缩略图

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边玮

天津市静海区融媒体中心 天津 301600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融媒体时代的汹涌而至,如同一场深刻的革命,重构了信息传播的生态格局。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被彻底打破,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变革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看,融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丰富的传播渠道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然而,挑战也不容小觑。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信息筛选的困难,如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和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互动性的信息体验,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机制创新:构建“ 融媒 + 思政” 协同体系

(一)资源整合与层级联动机制

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传播的需求。资源整合与层级联动机制的建立,突破了这种局限。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通过资源互通与流程再造,能够实现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是经济基础,党建工作是上层建筑。只有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才能确保融媒体中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高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多地融媒体中心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业务全流程。例如,将理论学习贯穿于采编日常,通过开展各种品牌活动深化思想引领,并将考核机制融入党委会议,确保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做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业务工作,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内容创新: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

(一)分众化与场景化内容设计

分众化与场景化内容设计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分众化是指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关注时尚、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而老年人可能更关注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融媒体中心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场景化是指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特点。例如,在工作场景下,人们可能更关注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内容;在休闲场景下,人们可能更关注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融媒体中心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多模态传播形式创新

多模态传播形式创新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直播、H5 等新媒体形式成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这些新媒体形式具有视觉化、互动化的特点,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多模态传播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多种感官,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例如,短视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信息;直播通过实时互动的方式,能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此,融媒体中心需要不断创新多模态传播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

三、技术驱动:智能化与数据赋能

(一)AI 技术与传播效能提升

AI 技术在融媒体中心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传播效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AI 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融媒体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AI 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构建精准传播的“ 流量池” 。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AI 技术能够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这种精准传播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到达率和阅读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平台化与全链条管理

平台化与全链条管理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 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 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同时对接省级技术平台,构建起覆盖PC 端、移动端、户外屏的多终端传播网络。这种平台化实践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通过平台化与全链条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融媒体中心的运行效率。同时,通过数据反馈机制能够实现传播效果的动态评估与迭代优化。通过对传播数据的分析,能够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队伍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生态

(一)专业化与跨界能力培养

专业化与跨界能力培养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融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融媒体中心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跨界的知识和能力。

“ 传帮带” 机制是培养专业化与跨界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选派骨干赴党校深造、开展“ 能力素质评价” 等方式,能够强化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双提升。党校深造能够让骨干人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素养;“ 能力素质评价” 能够对骨干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提升。

(二)激励机制与价值认同

激励机制与价值认同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桃源县融媒体中心提出优化晋升与奖励机制,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团队活力,同时将思政工作纳入员工考核体系,确保“ 软任务” 转化为“ 硬指标” 。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功能拓展:从传播者到社会治理参与者

(一)“ 融媒 + 服务” 模式探索

“ 融媒 + 服务” 模式是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将媒体功能延伸至基层治理。这种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媒体的功能也需要不断拓展和变化。通过直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不仅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体现了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六、结论

通过量化指标科学衡量思政工作的社会价值。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评估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完善效果评估体系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在媒介化社会中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融媒体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作者简介:边玮,女,本科初级,研究方向:政工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