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变电运行的故障与安全管理

作者

任延双

上海市南变配电站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电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变电运行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然而在具体工作中难免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变电运行的故障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会对变电运行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变电运行故障发生原因的深入性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并且选择合适的安全管理措施,真正的降低故障问题的发生几率,以此来为变电运行创建良好的环境,带动我国现代化电力事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变电运行;故障问题;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在对变电运行故障进行处理以及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结合变电运行的特点,提高故障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此来促进各个环节的稳定运行,并且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变电运行管理能够变得更加成熟。

一、变电运行的故障与安全管理的价值

变电运行中出现故障以及安全管理等问题,其价值不仅仅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持续进行,还可以保证居民能够正常有序生活。现代社会中,电力已成为支持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变电运行是电力传输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健康地运行。

首先,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变电运行中的故障预防和及时处理显得尤为关键。变电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很多,如负载短路、电压过载、电源故障和跳闸。这些故障不但会使电力设备遭到破坏,而且还会造成电力系统大范围瘫痪,从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所以,强化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修和建立故障预警系统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有效地避免了故障,保证了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其次,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安全管理能够优化变电设备运行状况、降低不必要能量损耗、提升电力传输效率。与此同时,安全管理也可以促进变电设备更新,带动新技术运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可靠性。另外,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也可以确保工业生产持续进行,居民正常生活有序进行,工业生产对电力有着巨大的需求和依赖,如果出现电力故障就会造成生产线停工和设备损坏等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居民的生活也一样离不开电,电力故障将使供水,供暖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所以,强化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保证电力稳定供给,对保证工业生产持续进行以及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有着重要影响。

二、变电运行中故障及安全管理的方法

(一)跳闸故障

变电所运行过程中,跳闸故障属于常见的故障类型,并且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电力系统某一部分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装置将自动截断电流,从而使装置免受破坏,频繁跳闸既影响电力供应稳定性又给设备带来附加损坏。根据数据显示,每年因电力跳闸故障引发的电力中断事件,在所有电力故障事件中占比超过30%。其中设备老化、过载运行和短路是造成跳闸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设备老化过程中,部分变电设备因运行时间较长,缺少有效的检修,可能发生性能下降,绝缘损坏,进而加大跳闸风险。而且过载运行及短路可能是由电力负荷过大,或者线路接触不好造成的[1]。

对于跳闸故障,要加强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及预防性维护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降低跳闸故障发生率。对电力负荷进行优化分配以避免过载运行。合理进行电力调度与负荷管理能够减轻电力系统负荷压力与跳闸故障风险。另外,强化线路巡视与检修,对线路接触不良问题进行及时检测与处理,还能有效降低跳闸故障发生率。

进行安全管理时,要对跳闸的原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出现跳闸故障时,应及时找出故障原因,采取排除隐患的措施。还要对故障进行记录与统计,以便于后续故障分析与处理。另外,与调度中心加强沟通协作。当跳闸故障出现后,应及时将故障情况上报调度中心要求支持。调度中心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调度方案及技术支持,有利于迅速恢复供电。最后是强化员工培训与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可减少人为因素引起跳闸故障的危险。

(二)谐振故障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谐振故障是另一种频繁出现的问题,这种故障主要出现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感、电容等部件之间。这些元件在参数符合特定条件时会发生谐振,引起电压、电流不正常波动。根据研究资料,变电过程中谐振故障的出现频率大约是20%。其中铁磁谐振与分频谐振为两类常见谐振。铁磁谐振多产生于带铁芯的电感元件,例如变压器和互感器。这些部件磁通饱和后可能触发铁磁谐振。但分频谐振主要存在于中性点未接地电网,电网电容、电感参数达到特定条件后可能会出现。

对谐振故障要优化电网结构降低谐振条件,通过对电网结构及参数配置进行合理设计可减小谐振故障发生风险。如在电网中加设阻尼电阻和串联电容,就能使电网谐振条件发生变化,减少谐振故障。另外,强化设备选型与质量控制。在变电设备采购中,应挑选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变电设备,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安装与调试,从而保证了该装置正常工作不发生谐振。强化电网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对潜在谐振隐患进行及时识别与治理,还能有效降低谐振故障发生率。

进行安全管理要对谐振的类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不同种类谐振故障所需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当谐振故障出现时,应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判断谐振的类型。同时,强化电网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对电网中电压、电流和其他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谐振故障,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理。

(三)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作为变电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类型,可能由线路老化、绝缘损坏和短路等诸多原因造成。线路故障在影响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同时,也会威胁到设备及人身安全,每年因电力线路出现故障而引发的电力中断事件,在所有电力故障事件中占比超过40%。其中线路老化、绝缘损坏等是造成线路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受长期运行及外界环境影响,线路会发生老化,磨损现象,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线路绝缘性能降低至一定水平后,会造成线路故障。

对线路故障可采取如下对策:首先,强化线路巡视与检修。通过对线路进行经常性的巡视与检修,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应对线路老化及绝缘损坏的情况。在进行巡查时,必须特别注意线路的连接部分、绝缘体等核心部分,确保它们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其次,强化线路的防雷措施。雷电是造成线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雷电频发区域应强化线路防雷措施,例如设置避雷器和减小杆塔接地电阻。另外,强化线路维护与管理至关重要。加强线路维护与管理,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

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线路出现故障后,应及时发现故障原因,明确故障类型及部位,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同其他部门协作配合。在解决线路故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与其他部门,例如调度中心和检修团队等,进行密切的协作和配合,因此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最后,应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水平。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可增强职工线路故障意识与应对能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线路故障危险。

三、结束语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进行故障处理和安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并且不断的巩固基本技能以及应变能力,在短时间内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做到及时性的处理,配合着安全管理技术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安娜,高蕾.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3(09):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