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文性视域下的高中古文阅读策略研究

作者

陈洁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中学

一、互文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互文性理论源于后结构主义,主要由法国文学理论家朱莉亚·克里斯特瓦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文本相互关联的。互文性包括直接引用、间接引述、意象的重叠等多种形式。在古文阅读中,互文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解空间。通过分析文本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意蕴。

二、互文性视域下的古文阅读策略

1.关注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阅读古文时,学生首先需要关注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古文作品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理解其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文本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例如,阅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时,学生可以研究清代的诗词风格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2.理解典故的使用

古文中常常使用典故,这些典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时,应当注意典故的来源及其在文本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典故的来源、意义以及在不同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起典故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例如,在阅读《史记》时,学生可以学习“ 愚公移山” 的典故,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3.进行跨文本比较

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关系,因此,进行跨文本比较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选择几部相关的古文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中的相似主题、意象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文的内涵。例如,在比较《离骚》和《红楼梦》时,学生可以发现两者在抒情方式上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人生哲理的不同理解。

4.运用现代视角解读古文

将现代视角应用于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古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和社会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共鸣。例如,在阅读《论语》时,学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念,探讨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5.鼓励自主探究与讨论

古文阅读不应仅限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讨论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见解。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阅读《滕王阁序》时,可以提出“ 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什么?”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6.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阅读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古文阅读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背景。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桃花源的美丽与宁静,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7.强调语言的细致分析

古文的语言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对古文的语言进行细致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词汇使用。通过对语言的细致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表达效果和情感。例如,在分析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学生可以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传达的情感。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互文性视域下的古文阅读策略,以下将以《静夜思》和《月夜忆舍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文本背景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月夜忆舍弟》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两首诗都以月亮为意象,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2.典故与意象分析

在《静夜思》中,诗人通过“ 床前明月光” 引入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在《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兄弟的关心。通过对比两首诗中的月亮意象,学生可以理解月亮在古文中象征着思念和团圆的文化内涵。

3.跨文本比较

在比较这两首诗时,学生可以发现李白和杜甫在表达思念之情上的不同。李白的诗歌更为抒情,情感真挚,而杜甫的诗则更为沉重,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4.现代视角解读

从现代视角出发,学生可以讨论在当今社会中,亲情与思念的表现方式是否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古文的理解,还能增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结论

互文性视域下的古文阅读策略为高中古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关注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典故的使用、进行跨文本比较、运用现代视角解读古文、鼓励自主探究与讨论、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阅读以及强调语言的细致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和价值。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张雀玲.(2021).《古文阅读中的文本互文性与文化理解》.《语文教学研究》,15,78-81.

[2]刘月.(2022).《高中古文教学中的互文性应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10,22-26.

[3]陈伟廷.(2023).《探讨互文性对古文阅读理解的影响》.《古典文学研究》,7,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