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热 - 力耦合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
王维东
身份证号:152103197811270014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关节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传动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承载能力和工作寿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关节减速器承受着复杂的机械载荷,同时由于传动过程中的摩擦生热,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形成热 - 力耦合的工作环境。这种热 - 力耦合作用会引起减速器内部零件的材料性能变化、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导致齿轮磨损、轴承失效、润滑性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减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深入研究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热 - 力耦合失效机理,并建立准确的寿命预测模型,对于保障工业机器人的稳定运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热 - 力耦合失效机理分析
2.1 齿轮传动失效机理
在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中,齿轮传动是主要的传动方式。在热 - 力耦合作用下,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齿根疲劳断裂。
齿面磨损是由于齿轮在啮合过程中,齿面间存在相对滑动,在机械载荷和摩擦热的共同作用下,齿面材料逐渐被磨耗。随着温度升高,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加剧了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则是在高温、高载荷条件下,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发生粘着,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粘着处被撕裂,形成胶合沟痕。齿根疲劳断裂是因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齿根部位产生应力集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疲劳极限降低,当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齿根部位逐渐产生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2.2 轴承失效机理
轴承在关节减速器中起到支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热 - 力耦合作用下,轴承的失效主要表现为疲劳剥落和润滑失效。
在机械载荷作用下,轴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会产生接触应力,在交变接触应力和摩擦热的共同作用下,滚动体和滚道表面会产生疲劳裂纹,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导致表面材料剥落。同时,温度升高会使润滑油的粘度发生变化,当温度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膜,导致轴承润滑失效,加剧轴承的磨损和发热,进一步加速轴承的失效进程。
2.3 润滑失效机理
润滑是保证关节减速器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在热 - 力耦合环境下,润滑油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润滑失效。
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润滑膜厚度减小,难以有效隔离传动部件表面,增加了部件间的摩擦和磨损;另一方面,高温会使润滑油发生氧化变质,产生酸性物质和沉淀物,这些物质会堵塞润滑通道,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循环,同时还会腐蚀零件表面,降低零件的性能和寿命。此外,机械载荷的变化也会影响润滑油的分布和润滑效果,在高载荷区域,润滑油容易被挤出,导致局部润滑不良。
三、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寿命预测模型构建
3.1 模型构建思路
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对热 - 力耦合失效机理的分析,综合考虑温度、载荷、转速等多因素对减速器零件寿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关节减速器进行热 - 力耦合仿真分析,获取不同工况下减速器内部零件的应力分布、温度场分布等数据;然后进行实验室加速寿命试验,模拟实际工况下减速器的运行,记录零件的失效时间和失效形式;最后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拟合,建立寿命预测模型。
3.2 模型参数确定
寿命预测模型的参数主要包括材料性能参数、载荷参数、温度参数和几何参数等。材料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疲劳极限等,通过材料力学实验获取;载荷参数包括减速器所承受的扭矩、轴向力和径向力等,根据工业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运动要求进行计算和测量;温度参数通过在减速器关键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变化数据;几何参数如齿轮模数、齿数、轴承内径和外径等,根据减速器的设计图纸确定。
3.3 模型建立方法
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数据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对于齿轮和轴承等主要零件,基于经典的疲劳寿命理论(如 Miner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经验公式,考虑温度、载荷等因素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对实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将经验公式和数据驱动模型进行融合,构建综合的寿命预测模型。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1 实验设计
为验证寿命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设计实验室加速寿命试验。选取某型号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作为实验对象,模拟不同的工作工况,包括不同的载荷、转速和温度条件。在减速器关键部位安装应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减速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温度和振动信号。实验过程中,定期对减速器进行拆解检查,记录零件的磨损程度、裂纹扩展情况等失效特征,直至减速器发生失效。
4.2 结果分析
将实验测得的减速器实际寿命与寿命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该寿命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减速器的剩余寿命,预测误差控制在 ± 10% 以内。例如,在某一特定工况下,实验测得减速器的实际寿命为 800 小时,模型预测寿命为 780 小时,预测误差为 2.5‰ 。通过对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在高载荷、高温工况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复杂工况下,热 - 力耦合作用更加复杂,模型对一些非线性因素的考虑还不够完善。后续可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其在复杂工况下的预测精度。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热 - 力耦合失效机理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齿轮、轴承和润滑系统在热 - 力耦合作用下的失效原因。基于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寿命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成果为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维护与更换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运行可靠性和降低维护成本。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热 - 力耦合作用下材料的微观损伤机理,优化寿命预测模型,提高模型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杨华键,韩炬,柯智林,等.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23,38(05):1-4.
[2]马百腾.基于电流信号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健康状态异常检测[D].东华 大学,2023.DOI:10.27012/d.cnki.gdhuu.2023.001130.
[3]以硬实力铸就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高端品牌[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22,(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