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张庆壮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延长建筑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技术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材料选用、施工方法以及设计与施工的融合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详细探讨了外墙、屋面以及室内防水防渗的具体技术。此外,对于墙体破裂和厨卫防水防渗技术也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现有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房屋建筑渗漏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屋面、墙体、门窗墙角、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关键部位,渗漏问题尤为突出。在建筑防渗方面,在其研究中致力于应用高性能的防水材料,如高分子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等,以期从源头上阻断水分渗透;在施工工艺方面,则着重于探索更为精细和标准化的施工流程,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尽管这些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施工条件的多变性,渗漏问题仍未得到根除解决,特别是在建筑细节处理和长期耐久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针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渗漏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屋面、外墙、门窗、厨卫以及地下室,同时技术人员应采用针对性防控措施,确保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效果。
1、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概述
防渗堵漏是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一项技术,对防止建筑渗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高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与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价。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的结构、材料及使用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可能出现渗漏的部位也要做好记录,以便在施工时及时发现;对防渗堵漏材料及设备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另外,不同的材料、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其适用范围也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材料和设备。如在混凝土结构中,一般选用混凝土注浆,钢筋锚固,防水灰浆等;金属结构一般选用金属防腐蚀涂料,环氧树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防渗堵漏方案及施工程序。施工时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环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例如,对结构较薄或容易渗漏的部位,可采取先注浆等措施;对于结构厚度较大的部位,可采取防水涂料等措施;对存在渗漏问题或可能发生渗漏的部位,可先采取金属防腐蚀涂料等措施。施工期间需对防渗、堵漏设施及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也要对渗漏层进行定期检查维修维护,从而延长工程其使用寿命。
2、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的作用
在施工项目中,施工时应用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可以减少建筑湿霉、地板、墙面、屋面材料脱落的概率,使建筑的运维成本降低。同时建筑属于长期投资的工程项目,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的耐久性与可靠性,使工程项目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的全面优化提升。建筑在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空调等电器设施散热时的运行负荷急剧增大,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大。因此,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选取隔热性能与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装饰建筑室内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使建筑整体能耗降低。建筑施工中先进与全面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证防水防渗效果符合相关要求,并且可以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建筑品质,打造宜居与舒适的建筑环境。
3、防渗漏施工技术分类
根据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不同,防渗施工技术可分为几类,这些分类反映了技术的多样性和适用性。首先,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防渗漏技术可以分为外防水和内防水两大类。外防水技术主要指在建筑物外部应用防水层,阻止水分从外部渗入,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室外墙、屋顶等部位。相对而言,内防水技术是在建筑内部应用防水层,主要用于解决内部结构渗水问题,如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的防水处理。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防渗漏施工技术也可以分为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刚性防水通常使用混凝土或其他刚性材料,通过增加结构本身的防水能力防止水分渗透。这类技术适合用于承受较大结构荷载的区域,如地下室底板和墙体。柔性防水主要使用高分子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和防水膜,可以在结构表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防水层,适用于工程结构变形的区域,如屋顶和外墙。
4、案例分析
以某城市的民用建筑工程为例,所处市中心区域,为民生保障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科学把控好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才能提高施工效益。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对于建筑工程所遇到的渗漏问题而言,应遵循以下处理原则。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负责施工人员需要深入到工程建设范围内,对渗漏源头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施工具体要求,对工程运行系统进行科学制定,有规律的去把控好建筑物各部位的渗漏点,避免出现水压不断增加,渗漏问题的发生。当然,施工人员还要对漏水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制定科学的防渗措施,确保施工作业可以高效有序进展。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防渗技术,避免内部积攒大量水源,另外, 如果出现室内区域水位超标等,就会对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重大影响;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将科学有效应用注浆技术,并对渗漏部位附近区域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处理,从而确保结构达到国家要求的强度,然后对已经渗漏的部位,进行细化处理,保证防渗处理效果;在开展防渗漏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部位,将刚性和柔性防水施工技术融合应用,从而达到预期目标标。在刚性防水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刚性防水材料,其主要包含的有水泥、砂浆等等,主要通过材料自身致密性特点,使工程达到理想防水效果;对于柔性防水施工而言,就是运用柔性材料,即各种有机材料和胺类物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该材料致密性特点,对各种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起到全面防治的作用,提高防渗漏效果。
5、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5.1、材料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防渗漏施工中,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市场上防水材料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在选材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低价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无法达到长期防水的效果,导致防渗漏工程在后期出现问题。即便是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如果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善,也会影响其性能,如防水涂料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下存放,可能会导致材料性能降低。此外,现场施工时材料的混合比例不准确、搅拌不均匀等问题也会影响防渗漏施工的质量[1]。
5.2、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不到位会导致建筑质量缺陷,进而出现渗漏问题,出现该问题的主要来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拌和不均、振捣不密实,导致孔隙大、强度低,容易形成渗水通道。同时模板支撑不牢固或模板缝隙过大,也会影响混凝土质量;施工缝是渗漏的高发区,如未按规范处理,不使用止水带或止水钢板,或处理工艺不合格,都会留下渗漏隐患;如窗框周边、穿墙管等部位的防水处理不细致,如密封胶涂抹不均、穿墙螺杆未妥善处理,造成缝隙和孔洞;防水材料和工艺问题。防水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时未按标准操作,如涂抹厚度不够、搭接长度不足等,都会降低防水层的效能;施工管理不到位,质量管控不严格,未进行必要的隐蔽工程验收,施工人员技能不足,缺乏对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培训,都是导致渗漏的间接原因。
5.3、施工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渗漏
施工接缝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分段或材料拼接而形成的缝隙,这些接缝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成为渗水的隐患(图1)。《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年度报告》显示,施工接缝不当是导致建筑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到建筑渗漏问题的约25%。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建筑项目中,如广州某体育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屋面和墙体的接缝处有水渗入,经调查主要是施工时接缝防水处理不充分造成。
5.4、设计与施工维护问题
造成建筑渗漏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不当会造成渗漏:如建筑结构设计不当、地基未打好,或基础下陷等,均可引起房屋渗漏;施工技术问题:施工技术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渗漏的一个原因,如建筑工程施工时,不按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不按设计要求做防水处理,都有可能造成工程渗漏;维修管理方面: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管理也是导致建筑物漏水的一个原因。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灰尘、水泥等杂物进行清理;未对建筑物在使用期间进行及时的维修和维护;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等。建筑工程渗漏由多种因素造成:工程渗漏主要由设计者、施工人员、维修人员及维修管理人员等因素。因此,在设计与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出现上述因素,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2]。
6、建筑工程常见渗漏位置
6.1、外墙渗漏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外墙与外界气候直接接触,因此也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相对较差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不够规范,在砸墙过程中,留下较大的空隙,尤其是在门窗的连接部位,出现的空隙非常大,即便后续施工施加填充材料,也无法填满,导致空隙内部存留过多水源,引发渗漏问题。而且随着四季的更替,温度的降低,在缝隙内部的水分还会因为结冰原因,不断增大体积,撑破周围墙的内壁,导致墙体出现严重裂纹问题,引发严重渗漏现象;对于外墙部位,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出现外部涂层剥落问题,也会增加渗漏问题发生概率,还会影响建筑美观,制约后续稳定安全运行[3]。
6.2、地下室防水层问题
地下室的防水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统计年报》显示,约20%的新建建筑工程在地下室防水施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如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某商务楼地下室在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因为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达标出现了渗水问题,影响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和建筑物结构的整体安全。同年,四川省成都市一新建的购物中心也因地下室防水层施工不当,导致重要节假日期间地下停车场积水严重,不仅影响了顾客的停车体验,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6.3、卫生间渗漏
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卫生间都有许多的排水管道,施工时将管道安装在墙壁上,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却存在可能渗漏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损害管道的结构,还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在施工初期,一定要重视施工渗水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6.4、屋面渗漏
在建筑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行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就是屋面,因为屋面设施和与现浇层之间的重要节点位置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严重渗漏问题。进一步对原因进行分析,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的问题,不仅如此,在建筑工程投入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重要结构部位变形等等,引发严重开裂问题[4]。
7、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7.1、外墙防水防漏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要将墙体的整体基面的灰尘杂质、垃圾、障碍物等彻底清理,其中松动的砂浆及时移除处理,以保障在实际施工时,防水防渗防水材料能够在外墙墙体上牢固附着;应对外墙中的结构裂缝等潜在渗水点仔细处理,对于外墙结构已经存在的裂缝,采用注浆技术修补处理,有效填补裂缝,促使外墙的整体防水性与密实度得到提升。对于外墙与门窗的窗框、墙框接缝处,要适当进行密封处理。同时在外墙的渗水点细节施工处理过程中,应落实对脚手架孔洞的处理,保障全部的潜在渗水点均能够获得妥善封闭。此外,在建筑外墙防水防渗施工中,应对穿墙管道与防水层等进行处理,如采用预埋防水套管的方法,根据穿墙管道的所处位置与具体尺寸,提前埋设防水套管,并采用沥青、止水钢板、密封膏等材料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如图2所示),避免水分通过管道向管道周边的空隙蔓延,最终向外墙内部渗透。防水层施工之前,再次检查基层的处理情况,确保基层无裂缝与平整度,避免防水层由于基层的不稳定,导致后续施工时出现受损情况。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材料均匀铺设或涂抹,避免出现空鼓与漏涂等不良现象[5。
7.2、厨卫防水防渗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水防渗施工是保证居住舒适性和建筑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环节。由于这2个区域与水接触频繁,不当的防水处理会导致渗漏问题,进而影响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的安全。为了确保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水效果,施工前需要特别注意地面设计。建议这2个区域的地面应低于客厅和卧室地面至少50mm。这种设计有利于水流向预设的排水系统流动,减少积水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预防地面积水和渗水问题。地漏的设置也是防水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地漏位置应设计为最低点,确保水能顺畅排出。地漏周围地面应适当倾斜,以促进水流直接向地漏汇集,防止水在地面上停留。在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上,地面抹灰阶段必须加入高质量的防水添加剂,这不仅提高了抹灰层的防水性能,同时也增强了地面的整体耐用性。遵循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浇筑,以确保所有施工环节均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此外,对于烟道和穿过楼层板的管道,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周围的封堵是一种有效的防渗漏措施。这种做法能够封闭可能出现的微小裂缝和缝隙,从而阻止水分通过这些微小的空间渗透。所有的管道接口和穿墙部分都应使用专用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确保这些潜在的薄弱点不会成为水渗透的途径[5]。
7.3、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地下室作为地下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面临着巨大的水压和渗透挑战。因此,地下室防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阶段应该根据地下室使用功能和地下水位条件,确定相应的防水等级,一般分为四级,一级要求最高。防水材料通常选用柔性防水卷材(如SBS、APP)、防水涂料(如聚氨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混凝土等,该工程为提高防渗质量,采用预铺反粘法防水卷材这类新型技术(如图3所示),铺设前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精确放线,确保防水卷材铺设位置准确,预留好搭接缝和与其他防水层的连接接口;将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按预定布局铺设于模板上,注意卷材的方向和顺序,确保搭接宽度(通常不小于80mm)和边缘处理得当,必要时使用专用密封胶条或密封剂密封边缘和接缝;对于卷材的端部和接缝,采取适当措施固定并确保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卷材移位;在预铺好的防水卷材上方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对防水卷材造成损害,确保混凝土与卷材形成牢固粘接。需要注意的是,在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道、预埋件等关键部位,除了预铺防水卷材外,还需增加附加层或采用专门的防水密封材料和措施,确保这些薄弱点防水的可靠性[6]。
7.4、门窗防水防渗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时,应主要考虑门窗结构的渗漏问题,以便采用合适合理的防渗方案,确保门窗结构及其所在区域更加严格,降低渗漏风险。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门窗结构进行把关,首先要关注门窗的尺寸,确保所有门窗构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避免在尺寸参数方面出现偏差,以增强门窗结构的安装应用效果,避免在安装后出现较大缝隙,成为渗漏路径。在门窗结构安装后,要严格检查门窗结构和外侧墙体的连接部位,保障其具备较强严密性,一旦发现气密性不足的问题,则要及时修复处理。针对门窗结构所用材料也要严格审查把关,确保材料本身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以及防水性能,在确保其最初安装后具备理想防渗漏功能的基础上,还要避免在后续长期应用中出现变形风险,有效解决因为门窗结构变形带来的渗漏隐患。比如门窗中的边框材料选择,应以铝合金等金属材质为主,尽量减少容易变形的木材,确保其在后续长期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渗能力。此外,针对门窗结构和外侧墙体的连接,以及门窗结构内部各个构成部分的连接,均要借助于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处理,进一步提升门窗结构及其所处区域的整体严密性,杜绝任何部位存在渗漏隐患。针对门窗结构四周区域,如果四周墙体采取混凝土施工,则要切实做好振捣工作,确保该部位的整体性,同时避免存在不平整或者是裂缝隐患,由此保证门窗结构防水防渗效果[7]。
7.5、屋面防渗水
对于屋面防水的作用以及防水来说,工程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建设工程中,要注意可控制性,将其与建筑外屋面结构的施工结合起来,实现各种防水功能和防渗技术,屋面的关键部分要做好后期的防渗处理,同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防水的材料,以满足屋面渗漏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对地下工程中的“动水流”和“壅水”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管材尺寸应与管径相符,并掌握其测量精度。做好密封、密封材料等的准备,进行充填,才能充分保障改建工程的正常运转。首先,要设置屋面找坡层,对找坡层的排水坡度进行改造,使排水坡度>3.0%,保障排水通畅,降低渗水的可能。并在找坡层上施工找平层(如表1所示)。在项目中,施工团队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改性沥青卷材和涂膜防水相结合的方案,提高屋面防水性能的同时,提高防水结构的稳定性。在卷材施工时,从屋面最低点开始逐层向上铺设,卷材的搭接长度严格控制在100mm以上,所有接缝处都使用热熔处理,确保无空鼓和漏水点。同时,还在屋面局部复杂节点(如出水口、排气口等)采用了聚氨酯防水涂膜进行2次防水处理,分2次进行涂刷,使涂膜总厚度达到2.5mm,确保这些容易渗漏的部位得到更好的保护[8]。
8、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对策
8.1、加强设计与施工沟通协调
设计与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两个关键阶段,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在施工中防渗漏,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协调尤为重要,因为防水工程的特殊性要求设计和施工必须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最终的防水效果。设计人员需要将设计意图和细节清晰地传达给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完全理解设计要求,并能够准确执行。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或不确定性都应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寻求解决方案或进行设计调整。为了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建立一个包含所有相关人员的沟通平台,如定期的协调会议、实时的沟通软件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8.2、防水防渗施工质量控制
在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应定期到现场进行检查和评价。现场检查主要包括检查防水层的厚度、施工质量、接缝处理、防水层固定情况等。验收前应确保防水层已经完成,接缝处理已经完成,且完全干燥。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应有专业验收人员进行验收。质量监测是在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测量防水层厚度、检查接缝处的质量、对防水层的抗压试验等。质量保证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材料、科学施工等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质量保证应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全面保证防水防渗工程的质量。质量控制不仅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工程品质,还能够为建筑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良好的施工质量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维修和赔偿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品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9]。
8.3、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地下水池、管道以及其它承受水压的防水结构。通过施加特定的水压来测试防水层在高压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渗漏或破损。使用专门的加压设备,在地下水池和管道内施加0.2MPa的水压,并保持水压稳定一段时间。该压力模拟了地下水对水池结构的实际压力状况。检测时间持续24h,定时监控水压表的变化,以观察防水层在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经过检测,水压保持稳定,水池和管道均未发生渗漏或结构变形。试验表明,地下水池的防水层完全能够应对日常使用中的水压,确保长期防水效果[10]。
8.4、注重试验检测
在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时,为了更好优化最终施工效果,技术人员还应切实做好试验检测工作,对不同防水防渗施工方式,采取相匹配的试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依然存在的所有渗漏点,以便于进行及时修复处理,增强整体防水防渗效果。比如在建筑工程中门窗结构防水防渗施工处理后,要重点针对该部位的整体气密性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出现的渗漏点,并借助于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处理,增强门窗结构防渗漏性能。针对建筑工程中的厨卫结构进行防水防渗施工处理后,则要借助于24h蓄水试验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该部位存在的渗漏点,明确其渗漏成因后,采取相匹配的策略进行及时修复,并且在修复完成后重新检测,直到没有渗漏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防渗、防漏不仅受到施工企业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业主和用户的关注,因此,做好防渗、防水工作,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筑先关企业还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突破,立足于新时代人们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同时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世安.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广东建材,2023,39(02):85-87.
[2]邓仁骏.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3,(01):56-58.DOI:10.13993/j.cnki.jzyys.2023.01.019.
[3]徐艳芬.建筑工程中的常用防渗漏施工技术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4):68-70.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2.24.021.
[4]蔡明卫,叶世阳,卢月明.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529-530.
[5]孙克长.住宅小区建筑抗渗防水施工技术措施[J].居舍,2022,(35):62-64.
[6]高晓.房屋建筑渗水漏水原因及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2,12(11):141-144.DOI:10.19335/j.cnki.2095-6649.2022.11.034.
[7]文逸.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1):150-152.
[8]罗永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J].江苏建材,2022,(05):87-89.
[9]李志豪.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0):20-22.
[10]刘海川.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