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文物博物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

黄方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新疆自治区五家渠市 831300

1 文物博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文化传承与弘扬

文物博物产业以文物和博物馆为核心,通过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能够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传承给后代。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每一件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的文化信息,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器到书画典籍,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技艺和生活方式。通过产业的发展,借助展览、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1.2 经济增长推动

文物博物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一方面,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餐饮住宿服务等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交通、旅游、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1.3 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

文物博物产业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学活动等,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此外,产业还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 文物博物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

文物博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但过度开发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影响其保护和传承。目前,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存在不合理开发、破坏性开发等现象。例如,为了建设旅游设施,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破坏了文物的历史风貌和原生环境;在文物展示过程中,使用不恰当的技术和材料,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如何在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运营模式单一

许多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盈利渠道。在展览策划、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依赖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业内各主体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足,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2.3 市场竞争力不足

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文物博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一方面,产业内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许多文创产品设计缺乏创意,内容和形式相似,无法吸引消费者购买。另一方面,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与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4 人才短缺

文物博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懂文物保护、研究,又具备市场运营、创意设计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内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

3 文物博物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策略

3.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和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范围和标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对文物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文物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制定专门的文物文创产品开发管理办法,规范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防止出现侵权、粗制滥造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文物博物产业的财政投入,用于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修复、展览策划等方面。制定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土地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3.2 促进资源整合与创新利用

打破地域、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文物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文物资源数据库,对文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全面登记和管理,实现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文物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创新文物资源的利用方式。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外,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数字互动展览等,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3 创新运营模式

鼓励博物馆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和盈利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特许经营、发行文化债券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提高博物馆的自主经营能力,加强对展览、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活动策划等业务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文物博物产业内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协同发展,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3]。

3.4 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大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品质,突出文化特色和创意内涵。建立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团队,加强与高校、设计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设计人才参与文创产品开发。同时,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结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和喜好,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重视文物博物产业的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内涵挖掘、创新品牌传播方式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多元化的市场推广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3.5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高校应优化文物博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设文物保护、文化产业管理、创意设计等交叉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与博物馆、文化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和待遇,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和表彰。

结束语

文物博物产业的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资源整合与创新利用、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文物博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 晓 娜 . 新 时 代 我 国 文 物 博 物 创 新 保 护 探 讨 [J]. 收藏,2024,(03):132-134.

[2] 王敏. 关于我国文物博物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 文化产业,2023,(11):112-114.

[3]祝嘉.博物馆文创如何叫好更叫座[N].宝鸡日报,2022-09-1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