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小班调查规划:区划编制作业设计方法与实践

作者

肖运

身份证号:43052519980904043X

一、引言

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林业小班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其调查规划工作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制定林业发展策略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林业小班调查规划,能够精准把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利用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提供可靠依据。随着林业发展理念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转变,对林业小班调查规划的方法与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深入研究相关技术与策略,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

二、林业小班区划编制方法

2.1 区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林业小班区划编制需遵循多项基本原则。一是完整性原则,确保每个小班在地域上相对独立、完整,便于管理与统计;二是一致性原则,保证小班划分在林种、树种、立地条件等关键属性上具有相对一致性;三是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地形、交通等实际条件,使小班划分便于开展调查、经营和作业;四是稳定性原则,尽量保持小班边界的相对稳定,减少频繁调整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 。

2.2 区划编制的依据与方法

区划编制依据丰富的资料信息,涵盖地形图、遥感影像、森林资源档案等。传统方法中,调查人员借助地形图,结合实地勘察,依据地形地貌特征、林分特征等进行小班边界勾绘。随着技术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区划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直观识别不同地类和林分特征,结合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小班区划,提高区划的效率与精度 。

2.3 小班属性确定

小班属性确定是区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属性信息包括小班面积、权属、林种、树种组成、龄组、郁闭度、立地条件等。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查阅历史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这些属性信息。其中,小班面积可利用 GPS定位和 GIS 软件计算;林种、树种组成等需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影像解译确定;立地条件则综合考虑土壤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因素判定 。

三、林业小班作业设计方法

3.1 作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林业小班作业设计以实现林业经营目标为导向,结合小班资源特点和生态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总体思路是在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造林、抚育、采伐、森林保护等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

3.2 造林作业设计

造林作业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小班的具体立地条件和预期的经营目标,精心挑选适宜的造林树种。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下,我们优先考虑选用乡土树种,因为这些树种通常更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同时还能体现地方特色。在确定造林密度时,我们要全面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质量以及经营目的,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设计过程中还需详细规划造林整地的方式、苗木的规格、栽植的具体时间和方法,这些细节对于保证造林成活率和提升林木的生长质量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全面规划,我们可以提高造林作业的成功率,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3.3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旨在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郁闭度、林木生长状况等确定抚育方式,如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明确抚育强度和时间,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促进保留木生长,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

3.4 采伐作业设计

采伐作业设计严格遵循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森林经营类型和林分状况,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如皆伐、择伐、渐伐等。科学确定采伐强度和采伐时间,确保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同时满足木材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 。

四、林业小班调查规划实践要点

4.1 前期准备工作

实践中,充分的前期准备是保障调查规划质量的基础。组建专业的调

查规划团队,成员需具备林业、测绘、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区域林业发展规划、地形图、遥感影像、森林资源档案等,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预处理 。

4.2 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

实地调查是获取准确信息的关键环节。调查人员按照既定的调查路线和方法,对小班内的森林资源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利用 GPS、全站仪等设备准确测量小班边界和地形地貌数据,采集林木生长指标、土壤样本等数据,并做好记录与标注 。

4.3 内业处理与成果编制

内业处理阶段,将实地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 GIS、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林业小班调查规划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班区划图、作业设计图、统计表等,确保成果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图件清晰 。

五、林业小班调查规划实践中的问题

5.1 技术应用方面

尽管新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受资金、人才等因素限制,仍依赖传统调查规划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低、精度差。一些先进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激光雷达等,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存在技术瓶颈,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

5.2 数据管理方面

林业小班调查规划涉及大量数据,数据管理难度较大。不同来源的数据在格式、标准上存在差异,数据整合困难。同时,数据更新不及时,无法准确反映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影响后续经营决策 。

5.3 规划执行方面

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部分作业设计难以落实。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规划执行效果不佳 。

六、林业小班调查规划优化策略

6.1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对林业调查规划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加强基层林业单位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推动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的融合,提升调查规划工作效率与精度 。

6.2 完善数据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构建林业小班调查规划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更新数据,为林业经营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

6.3 强化规划执行与监督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作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监管,定期对规划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确保林业小班调查规划目标的实现 。

七、结论

林业小班调查规划中的区划编制与作业设计方法是科学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技术应用、数据管理和规划执行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强化规划执行与监督等优化策略,能够提升林业小班调查规划工作水平,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林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林业小班调查规划方法与实践仍需持续探索与完善 。

参考文献

[1]石伟, 柳菲.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新技术应用及质量提升策略[J].林业勘查设计, 2023, 52 (04): 32-35.

[2]杨森. 林业小班数据与 91 卫图助手网络在线地图套合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2 (06): 42-43.

[3]董进连. 浅谈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J]. 现代园艺, 2018,(23): 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