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调查规划视角下的森林资源调查策略优化

作者

刘丕茗

身份证号:430723199704172219

一、引言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其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森林资源调查作为获取森林资源信息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为林业政策制定、森林经营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林业发展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策略逐渐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森林资源精准化、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因此,从调查规划视角对森林资源调查策略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森林资源调查现状

2.1 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当前,森林资源调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传统方法如样地调查、样线调查等,通过实地设置样地或样线,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分特征等获取基础数据,具有数据准确性高的特点,但效率较低,且人力、物力投入较大。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调查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遥感(RS)技术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大范围森林影像,可快速掌握森林资源的分布、面积等宏观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则能够对调查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精确确定调查样地和林木的地理位置。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调查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2.2 调查规划与组织实施

在调查规划方面,各级林业部门通常会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制定森林资源调查计划。规划内容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周期、调查目标、技术方法选择等。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一般由专业的林业调查队伍负责,按照既定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开展工作。同时,建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对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以保证调查成果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调查规划与实际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组织实施过程中协调难度大等问题。

2.3 调查成果应用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用于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在生态保护领域,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管护等提供数据支持;在产业发展中,助力林业产业布局规划、森林旅游开发等。但目前调查成果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部分数据未能充分挖掘其价值,且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调查成果的有效利用。

三、森林资源调查存在的问题

3.1 调查目标与规划衔接不足

部分森林资源调查在目标设定时,未能充分结合林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生态建设需求,导致调查数据无法精准支撑林业管理决策。调查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没有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得调查成果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受到限制。

3.2 调查技术与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现代调查技术得到应用,但仍存在技术集成度不高的问题。例如,遥感影像解译精度受天气、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较大,部分区域数据获取困难;GIS 系统在数据融合、分析模型构建等方面功能有待完善。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导致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提升有限。

3.3 调查数据管理与共享困难

森林资源调查涉及大量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等,数据格式多样,数据管理难度大。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同时,数据更新不及时,无法实时反映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影响了调查数据的

应用价值。

3.4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林业、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专业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新的调查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但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不足,导致调查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熟练,影响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森林资源调查策略优化方法

4.1 强化调查目标与规划的协同

在制定森林资源调查目标时,应紧密围绕林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生态建设需求,明确调查的重点和方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了解林业管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确保调查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提高调查规划的前瞻性,结合森林资源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规划,实现调查工作与林业发展的动态衔接。

4.2 创新调查技术与方法

加强调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遥感影像解译精度,探索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激光雷达等新技术获取更详细的森林资源信息。深化 GIS 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开发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分析和预测。推动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如利用无人机辅助样地调查,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确保新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3 完善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规范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格式。构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存储。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定期对调查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测和更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适应现代森林资源调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调查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调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论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从调查规划视角优化森林资源调查策略是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强化调查目标与规划的协同、创新调查技术与方法、完善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以及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优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资源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调查成果的应用价值,为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持续关注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查策略,推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付甜, 杨佳伟, 王晓荣, 胡兴宜, 陈明震, 漆小兵, 胡定邦.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县域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预测[J]. 环境生态学,2025, 7 (03): 43-47+90.

[2]高永坤.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 (05): 137-139.

[3]张慧敏. 提升大兴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质量措施的探讨[J]. 林业科技情报, 2025, 57 (01):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