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盲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开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

董娜

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辽宁营口 115000

引言:

依法治教是对特殊教育事业法律层面上的支持,同时也规范了特殊教育教学的要求。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使视障学生在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最终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在实处。

盲校新课标提出,为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结合新教材,切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自身残疾,认识成长中的自己,以积极健康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正确的价值引领凸显在生活的各项主题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真实体验中促进学生正确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视障学生因视觉缺陷,再加上早期家庭教育缺失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还存在偏执思想。从近年来 的招生情况看,个别视障学生同时伴有智力、听力 等多种残疾,这就造成他们对法律要求不能清晰 理解的后果。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扎实的法律知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执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如要让学生树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那么,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和谐的事情发生。教师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守法、身正为范,学生才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法治教育也才能更具实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与此同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增强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意识,仅靠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缺陷补偿性原则,并结合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化枯燥为生动。教师要注意了解并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并将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 案例制作成课件,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同时通过讨论、辩论、分析讲解等有趣的形式,提高视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法律意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要合理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深度挖掘各类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法治教育素材,教师不能浪费或漠视这些重要的法治资源,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把握教学尺度,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后,我在课后深入了解了学生在家中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在课上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父母来到课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和谐且充满爱的氛围中,我引导每一位学生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恩之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盲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与法同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内容,给学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使学生学法懂法,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安全,知道法律制定和实施的途径,进而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中争取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如在《神圣的宪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 宪法宣传日” 相关活动,使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其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权威。除此之外,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还要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打造真体验、真感悟、真思考的课堂,学会运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深度建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去发现、表达和实践,少做简单的道德判断、评价,多让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降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机会。

教师要恰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道德法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氛围中。如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情境:小红家楼下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跳广场舞,并且这一行为一直 持续到深夜,广场舞音乐声很大,使得周围一些住户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楼上住户多次和这些跳广场舞的人们交涉,她们都不听,楼上住户可以将这些人告上法庭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从生活中的问题切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选取的案例一定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 联系。比如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购买了两个玻璃杯,一个月都没有收到,后来打电话联系到了这位商家,商家却说:“ 可能是单号出错,那我就重新再给你寄两个吧。” 但是寄来的玻璃杯全碎了。我问学生该如何解决。他们积极讨论,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认真查找线索,最终和我一起解决了问题:商家不仅重新邮寄了玻璃杯,还给我们打电话道歉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实感受到通过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增强了。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是每一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 师都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种资源,校内外贯通,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校内校外、课堂课内外、网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践体验,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掌振川.浅谈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J].新课程 (中学),2019(2).

[2]季学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21).

[3]罗爽.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