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雅”为尚:宋代工艺美学对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奠基
周鸿宇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引言
宋代工艺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 “雅” 的审美理念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走向。当前,学界对宋代各类工艺已有不少研究,但对于 “雅” 这一核心审美范畴在宋代工艺美学中如何确立,并对传统审美趣味起到奠基作用的系统性探讨尚有不足。本文以 “器物体现 —理念形成 — 趣味奠基” 为逻辑线索,运用文献研究、跨学科分析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宋代工艺美学中 “雅” 的内涵、表现及其对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奠基意义。
一、宋代工艺美学中“雅”的内涵与器物表现
(一)“雅” 的核心内涵
宋代工艺美学中的 “雅”,首先体现为文人阶层所推崇的高雅情趣与文化修养,是与 “俗” 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它排斥低俗、艳丽与繁复,追求一种含蓄、内敛、精致的美感。同时,“雅” 还蕴含着对自然的尊崇,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探求,体现出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二)“雅” 在器物中的具体表现
在陶瓷工艺中,汝窑瓷器堪称 “雅” 的典范。其造型简约规整,多为盘、碗、瓶等日常器物的基本形态,无过多装饰。釉色以天青色为主,淡雅清幽,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釉面温润如玉,开片自然,不刻意追求完美,却尽显古朴雅致。哥窑瓷器的 “金丝铁线” 纹理,虽为瑕疵所致,却被巧妙地转化为独特的审美元素,体现出一种残缺之美,更显高雅脱俗。
漆器工艺中,素髹漆器以其纯净的色泽和光滑的表面,将 “雅” 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摒弃了复杂的纹饰,仅以单一的色彩呈现,却凭借材质本身的质感和光泽,营造出简洁而高贵的氛围。如宋代的黑漆素髹盒,通体漆黑,无任何装饰,却因漆质的优良和工艺的精湛,散发出庄重典雅的气息。
家具工艺方面,宋代家具以其简约的造型和合理的结构诠释着 “雅”。桌椅多采用直线条,结构稳固,比例协调,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如宋代的木椅,靠背和扶手线条简洁流畅,不事雕琢,仅通过木材本身的纹理和色泽来展现美感,体现出朴素而高雅的特质。
二、宋代工艺美学“雅”尚形成的文化动因
(一)社会背景的驱动
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使得文官地位显著提高,文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不仅在政治、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将自己的审美趣味渗透到工艺制作中。文人雅士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日常所用器物有着极高的审美要求,他们的喜好和品评直接影响了工艺的发展方向,推动了 “雅” 文化的盛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也为宋代工艺美学 “雅” 尚的形成提供了土壤。一方面,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工艺制品的需求量大增,为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市民阶层对工艺制品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存在一定的 “俗” 文化元素,但文人阶层的 “雅” 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引导着工艺美学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雅俗交融又以雅为主的局面。
(二)思想文化的影响
理学思想对宋代工艺美学 “雅” 尚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理学强调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和真理。这种思想反映在工艺制作中,便是工匠们对器物形制、材质、工艺的精益求精,追求器物背后所蕴含的 “理”与 “道”,使得器物在造型和功能上更加合理、精致,体现出理性之 “雅”。
禅宗思想中的 “平淡天真” 也与宋代工艺美学的 “雅” 相契合。禅宗主张超越世俗的繁华与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本真。这种思想影响着工匠们的创作,使他们在工艺制作中摒弃过度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的美感,如建窑的茶盏,造型简单,釉色深沉,尽显 “雅” 的韵味。
三、宋代工艺美学“雅”尚对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奠基
(一)确立了 “雅” 的审美标准
宋代工艺美学所倡导的 “雅”,成为后世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核心标准。在绘画领域,元代文人画以 “逸品” 为最高境界,追求画面的意境和笔墨的韵味,排斥过于写实和艳丽的风格,与宋代工艺的 “雅” 一脉相承。如倪瓒的山水画,画面简洁,笔墨淡雅,意境清幽,尽显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
在书法艺术中,宋代之后的书法家们多追求书法的气韵和神采,注重线条的自然流畅和结构的巧妙安排,体现出 “雅” 的审美追求。如明代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清秀淡雅,笔法流畅自然,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
(二)影响了生活美学的取向
宋代工艺美学的 “雅” 尚,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生活美学。“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宋代成为文人雅士追求高雅生活的重要方式,其审美标准也深深植根于 “雅” 的理念之中。
后世的茶文化中,茶具的选择注重素雅、精致,品茶的过程强调宁静、和谐,体现出对 “雅” 的追求。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更是将 “雅” 发挥到极致。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和谐,建筑造型简约典雅,花草树木的搭配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高雅清幽的意境,如苏州的拙政园,便是 “雅” 在园林艺术中的典型体现。
(三)塑造了民族的审美心理
宋代工艺美学的 “雅” 尚,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更倾向于欣赏含蓄、内敛、精致的美,排斥过于张扬、艳丽和繁复的风格。这种审美心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服饰的选择到家居的布置,都体现出对 “雅” 的追求。
四、宋代工艺美学“雅”尚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宋代工艺美学的 “雅” 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设计领域,许多设计师借鉴宋代工艺中 “雅” 的理念,推出了简约、精致、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如一些新中式家具,在造型上借鉴宋代家具的简约风格,注重材质的本真和工艺的精湛,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又体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在文化传承方面,深入挖掘宋代工艺美学中 “雅” 的内涵,有助于推动传统审美趣味的现代转化。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 “雅” 的魅力,培养人们的高雅审美情趣,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宋代工艺美学以 “雅” 为尚,其内涵丰富,在各类器物中有着具体而鲜明的表现。它的形成受到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奠基作用不可估量,确立了 “雅” 的审美标准,影响了生活美学的取向,塑造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在当代,其 “雅” 尚的理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设计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年。
[2] 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3] 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故宫出版社,2014 年。
[4]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年。
作者简介:
周鸿宇( (2000.1-) ,男,汉族,籍贯:山东青岛人,艺术学院,2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