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刘云平 郭宗源

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 河南 南阳 4734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人文性、综合性,这就意味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重视其情绪,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通过英语学习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鉴于此,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必要性和策略,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的同时,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课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为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既要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开拓英语学习的新视角;另一方面,又要以英语为视角,对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感知,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情境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担负起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用英语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国家责任感。

二、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结合教材主题,抓住文化渗透契机

新课标下,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面向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渗透教育。首先,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解析,将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罗列出来,明确文化渗透教育的主题;其次,要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文化材料,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图片、音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与春节相关的单词,如:lantern(灯笼)、firework(烟花),使学生可以在掌握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例如:学生甲用firework造句,“People set off fireworks in the square.(人们在广场上放烟花)”。同学乙运用lantern造句:“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every household hangs lanterns.(过年期间每家每户都要挂灯笼)”。第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或播放有关春节的宣传片,结合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词汇,用英文介绍春节的习俗和传统以及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第三,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增添节日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提升学生的文化交流欲望,并试着已有的英语知识来描绘其心目中的春节。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文化学习体验

英语教师应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并积极的在活动中积极的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

以高中教材“Beijing Opera”为例,本节课的主题是“京剧”,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京剧艺术对欣赏者的文化和美学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其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京剧文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了解这一传统国粹。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京剧的认识,使其能够欣赏、喜欢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不同,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创设情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设置“猜一猜”的游戏,即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京剧曲目选段,并设计相应的问题:“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this is?Do you like it? Why?(你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曲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通过聆听京剧选段,使学生感受京剧独有的腔调和魅力。此外,京剧人物的的扮相也极具特点,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为后续的文化学习奠定基础。

京剧包含在唱腔、表情、装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仅通过一节或是几节课的学习无法掌握其精髓是很正常的,教师不可过于求成,应适时引导。京剧重视”忠、孝、仁、义“的表达,英语教师可以在其他教学单元适时的引用,使学生可以积极的了解、认识、探索京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从角色的身上或者是其经历中,获得角色精神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渗透跨学科教学理念,提升文化素养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应善于将跨文化的教育观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首先,英语教师应有意识的发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寻各学科与英语学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学科与英语教学之间的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其次,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应注意对英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高中教材“Spring Festival”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准备《好运来》、《恭喜发财》等节日气氛浓厚的歌曲,组织学生合唱,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传授学生基础的演唱技巧和乐理知识。此外,教师可以从歌词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探讨为什么此类歌曲成为春节的代表。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春节的理解和喜爱,感受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和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

其次,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实现准备春联、福字、剪纸、年画等有关春节的艺术品,并鼓励学生制作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春节的氛围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其对民俗艺术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生活细节,感受生活中不经意表现出来的传统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最后,高中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需要有一个缓解压力的渠道。青少年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表现欲,需要一定的空间展示自我。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表演要素引入到英语课堂,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模拟春节情景,进行歌舞、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其缓解学习的焦虑。通过表演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感知,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实现多学科的联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改变教学方式,重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课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英语老师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英语教师也应将跨学科的观念贯穿于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英.“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2024(3):32.

[2]姜晓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4(36):140-142.

[3]陈健.高中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