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能源融入电力工程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作者

杨忠 王玮

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内的各个经济主体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促使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各个领域在能源的需求上越来越大,为了弥补煤炭资源开采量下降而导致的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一些新型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能源逐渐地开发出来,替代煤炭资源成为主要的能源。本文首先对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概述,通过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工程;发展研究;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力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推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在电力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将探讨电力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旨在为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新能源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全球能源形势日趋复杂。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新能源是指以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主要能源来源的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保、可持续等优势,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出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加快转向清洁能源的进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市场之一。截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2亿千瓦,占全球的比重逐年增加。其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技术已逐步成熟,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补贴政策、税收优惠等,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2、 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方面不完善

当前,在对电网企业进行监管时,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强而有力地监督措施,并且在监督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制度,这就使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电网的建设是不匹配的,二者没有呈现出统一协调地发展态势。同时,电力新能源产业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企业的资金充足性以及成本地把控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那么就会导致相关设备的闲置,不利用对设备进行有效地利用。

2.2施工模式及技术水平有待优化

新能源电力工程相对其他项目,其建设及运行工作较为复杂,其中交叉作业情况难以避免。工程现场情况具有多变性,设备材料、气候变化及其他因素均会影响单一部分或整体工程进度及效果,如果各部分沟通不充分,未进行有效协调,相关人员对新能源电力工程建设及运行现场情况并未完全掌握,则会导致施工进度出现冲突,使项目情况更为复杂。施工技术水平可以直接影响新能源电力工程效果。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各行业生产生活对电力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但相应地,需要对传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以匹配电力工程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目前,由于我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相较于世界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且国外技术垄断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国内需不断加强自主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视程度。但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开发前期投入成本相较于传统能源较大,需要高素质人才及时间予以支撑,其研发成果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

3、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对策分析

3.1 限制产业进入门槛

作为国家的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新能源进行充分地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关的评估,进一步出台科学合理的统筹以及规划措施,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措施。国家应当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新能源行业的准入门槛能够减少恶性竞争,还可以在提高产品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能够使进入产业的企业实现更多的利润,并且对于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来说,会增加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3.2、完善管理的组织架构

针对任何规模新能源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首先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架构。在该项目中,涉及到的参建单位较多,加上整个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技术投入大,关于管理组织架构的建设和完善尤为重要。关于组织架构的建设,应当重视配置合理、权责清晰、管理高效等要求,确保整个项目在施工建设中能够得到全方位、动态化的管理。该项目采用的是一种矩阵式的管理组织架构,由设计、监理、各施工单位及技术单位负责人组成联合领导小组,下设各个项目板块的负责人及技术管理团队,再针对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及环保等管理要素分别设置负责人。其中,各单位负责各管理要素的人员又组成相应的责任小组,形成各单位互有联系、全面协作的管理矩阵。最后,重视对项目人才队伍的专题化培训和考核,要求所有参见人员不仅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及节能环保意识,为整个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打下可靠的基础。

3.3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运营模式

在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之后,行业的电能生产、企业管理模式、市场运行模式和消费响应方式等基本要素都会发生本质变化,能源体系将形成传统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系统相结合的局面。2类电力系统将各自实现内部自平衡和优化,而2个系统之间将表现出交互性、互补性和协调性。其中的广域网技术是比较关键的技术,能够完成区域内人口数量、能源分布情况、节能情况和能耗情况等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为系统的改进及相关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智能化的依据,从而实现区域内要素的合理规划。

4 结束语:

新能源的接入将深刻地影响到电网的规划,有关部门应改变原有的观念和思路,在不断改进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建立科学的分析平台,以保证新能源与电网规划的紧密结合,提高供电安全,为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昭华.浅谈电力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8,(2):373.

[2]周文龙.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居业,2022(03):157-159.

[3]周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要点问题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