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与管理模式创新
梁妍 徐鹏飞 邵勐
1. 镇江市长江河道管理处 2120002. 镇江市京口区河道堤防管理所 2120003. 镇江市长江河道管理处(镇江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212000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
前言:
我国农村地区中由于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年代较早,经过多年运行,出现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使得工程蓄水、输水等功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对农业生产与居民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为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需要从创新管理模式出发,引入先进技术与方法,保障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解决工程运行中的问题,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与管理模式创新意义
(一)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生产是建立在水利保障基础上的,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展现其灌溉、排涝等作用,提升抗灾能力。如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提升灌溉精准性,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影响。或是可以针对已经老化的渠道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常态化维护机制,提升农田灌溉稳定性,避免因水利设施引发的减产风险等。有研究表明管理规范的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满足增产增收需求,对保障国家粮食产量稳定性、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等有着促进作用[1]。
(二)改善当地生活环境
小型水利工程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只有保障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才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性,打造良好居住环境。一是做好管理模式创新工作可以保障供水的稳定性,通过建立水质监测机制、定期维护机制等,可以降低饮用水污染风险问题,确保居民身体健康。二是针对小型河道等开展生态化治理、管理等工作可以营造良好水环境,实现提升村容村貌目标。如推行村民自治 + 专业管护模式,可以完成内部池塘的清淤与绿化,解决雨季积水等问题,构建舒适景观区域,在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幸福感。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策略
(一)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与执行法律法规。在农村发展中需要加快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明确具体流程,确保产权归属的清晰性,避免后期出现产权纠纷等问题。同时需要做好管理责任细化工作,确定各方的职责,针对管理失职行为制定出具体的处罚标准。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宣传栏、村民大会等不同形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村民法律意识,明确自身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二是保障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实现精准投放目标。实施精准投放措施时需要从工程重要性、损坏程度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完善的资金分配方案。优先开展粮食主产中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与改造,加大对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
(二)资金保障措施
一是实施多元投入机制,满足协同运作需求。通过建立多元投入协调机制,在组建专门协调机构的基础上完成资金筹集、分配、使用与监督。如中央财政资金以工程的重大维修和改造为主,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日常维护等。同时也可以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与运营提供支持。借助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法,可以将工程建设权、经营权转让给社会资本,运用到工程投资、建设等环节中。二是做好涉农资金整合与优化配置。针对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水利资金进行整合,做好统筹安排工作。如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协调机制,由各部门参与合作,制定出资金整合方案,确定资金使用方向等。另外需要不断优化资金配置结构,主动将经过整合后的资金转移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中,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化运用,实现对资金使用的有效跟踪与监督,保障资金能够落实到具体环节中,避免出现资金浪费、被挪用等问题 [2]。
(三)技术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利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对于能够主动运用节水技术的农户、企业等,可以给予补贴,标准以技术类型、推广面积为参考。对于小型水库等工程来讲,可以安装简易水位、渗流监测设备等,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加大太阳能供电检测设备等的推广力度,实现对设备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二是建设信息平台,实现功能拓展目标。通过建设县级农村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在做好工程档案、运行数据等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工程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同时在平台中应当具备信息查询等功能,便于管理人员针对工程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另外需要不断推广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及时为农民提供用水信息查询等服务,如利用平台所发布的气象预报等信息,保障农民灌溉的科学性 [3]。
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政府展现主导作用,制定出与现实相符的政策、标准等,最大限度保障工程公益性。同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工程投资与管理中,保障工程稳定运行,提升服务质量。二是重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通过推广、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将农民转变成为工程管理主体。在组织中需要负责工程日常维护、灌溉调度等工作,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效果。同时政府需要加大指导与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保障资金的充足性。三是由专业化公司参与管理工作。对于部分规模相对较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来讲,需要引入专业化管理工作来开展管理工作。因公司已经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借助签订合同等方法,确定双方权利与义务,保障工程的稳定运行 [4]。
(二)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
一是建立监测系统。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监测系统,针对工程水位、工程结构状态等开展实时监测工作,掌握工程运行实际情况。如检测数据可以借助网络上传到管理平台中,及时为管理人员提出准确决策。或是可以在小型水库中安装水位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变化具体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问题,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二是完成智能化调度与控制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智能化调度与控制。如利用天气预报、作物需水等信息,不断优化灌溉方案,满足精准灌溉要求,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可以使用远程控制技术,针对各项设备开展远程操作,保障管理的便捷性。
(三)建立参与式管理机制
一是制定农民参与决策机制。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等阶段中需要听取各方意见,保障农民具有知情权、决策权等,或是可以召开村民大会等,鼓励村民参与工程决策,保障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可以满足农民需求。二是实施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管理与农民利益结合机制,可以让农民获取利益。如借助水费定价与分配机制,可以满足节约用水需求,提升经济收益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农村发展中需要从主动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出发,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发挥智能化管理手段作用,推行参与式管理机制,为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毕泗菊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J]. 葡萄酒 ,2024,(15):170-172.
[2] 邱权新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背景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研究 [J]. 珠江水运 , 2024,(19):70-72.
[3] 宋秀.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 农村科学实验,2024,(15):91-93.
[4] 乔缪阳 . 徐磊 . 大学生视角下的新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究[J]. 水上安全 , 2024,(16):95-97.
作者简介:梁妍( 1994- ),女,江苏省镇江市人,硕士研究生,镇江市京口区水利局水利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