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与途径分析

作者

甘永诚 王家伟

1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401346 2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401346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文化。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奋勇奋斗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愈发繁重。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与途径,深入分析红色文化如何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相融合。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政课程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承载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类先进文化的汲取。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与运用,生动传扬红色文化。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既承担着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促进学生成为具备红色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学习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自信心不强,极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历经30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使中国大踏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讲故事、唱红歌和讲课等生动的实践活动体验,深刻领悟在战火硝烟的时代,中华儿女为了寻求独立和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学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系统学习及体验,逐步树立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二)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的根本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教师是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通过学党史、学理论和参加培训等各种渠道来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使自己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并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红色文化,如线上/线下学习课程内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VR党建教学资源、开展实践作业和参观校外红色基地等,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站立起来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革命者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守好红色江山,保持初心,勇担使命。学生要用英雄事迹激励自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进入新时代,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物质丰富,学生大多衣食无忧,但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够勤奋努力,碌碌无为,虚度人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更缺乏奋斗精神。所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教师需要用红色文化对学生在思想上加以积极引导。教师要用革命者勇担使命、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在校奋发图强,树立技能报国的志向。红色文化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将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强大的引领、感召和塑造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有助于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体现着高职院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全过程中,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断吸收兼具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新内容,焕发新的生命力,赋予鲜明时代特色,彰显校园文化教化育人的独特魅力,使校园文化软实力不断强化,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有利于巩固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阵地,发挥文化价值引领作用,促进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扬,推进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也有利于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不断夯实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培育和构建更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特色”校园文化,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和蓬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

二、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途径

(一)营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校园氛围,提升育人价值

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积极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是使红色文化精髓更加深入、广泛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一方面,在校园内部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图书漂流与读书分享会、红歌合唱比赛、革命历史故事宣讲会、红色主题征文比赛以及红色文化知识竞答等,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对于在这些活动中展现出卓越才华和深刻感悟的优秀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表彰与奖励,并通过校园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以此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从而在校园内营造起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为了更直观、深入地让红色文化沁润学生的内心,我们可以不断优化和丰富校园的人文景观,使红色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渗透并镶嵌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具体而言,可以在校园的食堂、宿舍、教学楼等学生日常活动频繁的区域,精心设计和张贴一系列红色主题的海报与宣传标语,这些标语和海报不仅美观醒目,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此外,可以打造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校园建筑,如建立一座庄严肃穆的红色文化校史馆,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例如,在校园内设立典型人物雕塑和先进人物事迹碑,这些雕塑和碑刻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成为了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无形的红色文化意识和观念逐渐转化为有形的存在和事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自觉地加强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内容与方式

教师在传承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实现。高校教师应当以自身的言行和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师资队伍,组织相关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对相关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致力于创新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加生动、有效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广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心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设计出既具有可选择性又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形式。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开展线上网络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在线互动、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组织线下实践课堂,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拉近了红色文化课堂的物理距离,还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互动、现实感受与虚拟体验的结合,使红色文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红色文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某高校教师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了“红色文化+虚拟现实”的教学项目,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去,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增强学生思想建设,增进红色文化认同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大学生明确文化认同方向,增强文化认同意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是大学生内心对红色文化真正地理解和认同,能够将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和行为中,将其视作信仰。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和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校园的公共区域布置红色文化主题的宣传栏、海报和雕塑,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红色文化社团,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说,高校定期举办“红色故事会”,邀请革命先辈的后代或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来校讲述红色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感人,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转型与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红色文化的教学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欠佳。因此,高校应依托网络多媒体工具,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样态,一方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在学校各新媒体平台的占有率,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网站或校园网专栏,在大学生群体中访问量较高的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浏览相关平台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资源,利用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可以增强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途径,发挥新媒体的强互动性优势,建立有教师讲授并与学生深度交流红色文化知识平台的同时,创新开通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渠道。通过利用网络载体将红色文化内容转化为多种形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体验不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能够通过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文化节庆等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高,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深度不够,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也有所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红色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传承和发展。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应该营造高校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进而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郑晓利,刘然.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大学,2022,(33):34-37.

[2]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22.

[3]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思想教育研究,2021,(09):91-95.

[4]李少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3.

【项目来源】2022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重庆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1+1+X》 实践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SKSZ158);2024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线牵引、三化融合、四课贯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模式改革实践》(项目编号:Z22410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