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嵌入式系统安全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研究

作者

敬俊荣

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0

引言

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随着嵌入式系统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成为关键问题。数据加密技术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对于保护用户隐私和系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嵌入式系统资源有限,传统的加密技术难以直接应用。因此,研究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数据加密传输技术,对于推动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加密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嵌入式系统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安全需求,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一、嵌入式系统数据加密传输技术概述

1.1 常见数据加密算法及其特点

数据加密算法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D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ECC)。对称加密算法中,AES 支持 128/256 位密钥,加密速度可达每秒数百 MB,计算资源消耗少,适合于视频流等数据量较大的场景;而非对称加密算法中,RSA 密钥长度通常为2048-4096 位,安全性高但加密速度仅为 AES 的千分之一,密钥管理简单,适合于密钥交换和身份认证等场景。在嵌入式系统中,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资源限制和安全需求。

1.2 加密算法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适用性分析

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资源受限的特点,如 8 位 MCU 的运算能力仅为数十MIPS,存储空间多为 KB 级,能源供应依赖电池等。因此,传统的加密算法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AES 算法经优化后可在 8位 MCU 上实现,每秒处理 10KB 数据,因高效的加密性能和较低的资源消耗,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传感器等嵌入式系统中。然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则需要考虑其计算复杂度,2048 位 RSA 加密一次需消耗数万时钟周期,需通过硬件加速模块辅助。通过优化算法实现和采用轻量级加密算法,可以提高加密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适用性。

1.3 数据加密传输协议的基本原理

数据加密传输协议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机制。常见的协议包括 SSL/TLS、IPSec 等。SSL/TLS 协议通过握手阶段协商加密算法,使用对称加密传输数据,同时利用数字证书验证身份,通过消息认证码(MAC)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嵌入式系统中,由于资源限制,需要对这些协议进行简化,如采用 TLS 1.3 的简化版本,减少握手次数至 1 次,或使用 DTLS 协议适应 UDP 传输。例如,通过采用轻量级的加密协议和优化协议实现,可以提高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二、嵌入式系统数据加密传输面临的挑战

2.1 嵌入式系统资源限制对加密技术的影响

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计算能力(如 ARM Cortex-M0 的运算能力仅为20MIPS)、存储空间(多为 64KB 闪存)和能源供应(纽扣电池续航需数年),这对加密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加密算法和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可能因资源消耗过大而无法直接应用。例如,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 2048 位签名一次需耗时数百毫秒,占用电能达普通传感器采样的 100 倍。因此,需要对加密算法和协议进行优化,如采用 ECC 椭圆曲线加密替代 RSA,在同等安全级别下减少 70% 计算量,以适应嵌入式系统的资源限制。

2.2 数据传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平衡难题

在嵌入式系统中,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性需要达到平衡。加密技术虽然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可能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延迟(如 AES 加密会使 1KB数据传输延迟增加 5-10ms)和能耗(加密操作的能耗是数据传输本身的 3-5倍)。因此,需要在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例如,对周期性采集的温度数据采用轻量级加密算法 XTEA,而对固件升级包则使用 AES-256 加密,通过分级加密策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此外,通过优化加密算法的实现和采用高效的密钥管理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3 密钥管理与分发的复杂性

密钥管理与分发是数据加密传输中的关键环节。在嵌入式系统中,密钥管理与分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密钥的生成、存储、分发和更新等方面。由于嵌入式系统缺乏硬件安全单元,密钥存储易受物理攻击,如通过读取闪存芯片获取密钥。例如,密钥的生成需要随机数发生器,而低成本 MCU 的随机数质量较差,可能导致密钥被破解。通过采用轻量级的密钥管理机制,如基于预共享密钥(PSK)的分发方式,减少密钥传输次数,或使用硬件安全模块(HSM)存储密钥,可提高密钥管理与分发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通过采用密钥协商机制和密钥更新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密钥管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嵌入式系统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的策略

3.1 选择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加密算法

选择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加密算法是优化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资源限制和安全需求,选择高效的加密算法。例如,AES 算法经裁剪后可在 8 位 MCU 上运行,128 位密钥模式下每秒处理 8KB 数据,资源占用仅为 10KB 闪存,因其高效的加密性能和较低的资源消耗,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表等嵌入式系统中。此外,通过采用轻量级加密算法如 PRESENT(80 位密钥),加密轮数减少至 32 轮,或优化算法实现,如采用查表法替代复杂运算,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密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适用性。例如,通过采用轻量级的对称加密算法和优化算法的实现,可使加密能耗降低 40% ,提高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应用效果。

3.2 优化数据加密传输协议设计

优化数据加密传输协议设计是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需要对现有的加密传输协议进行简化和优化,以适应嵌入式系统的特殊需求。例如,采用 MQTT-SN 协议结合 TLS 精简版,去除冗余的加密套件协商,仅保留AES-CCM 一种加密方式,使协议握手数据量从 1KB 减少至 200B,提高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此外,通过优化协议的加密机制,如采用数据包批量加密减少加密次数,或改进密钥管理机制,如会话密钥复用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例如,通过采用高效的密钥协商机制和密钥更新机制,可使密钥更新耗时减少至 10ms,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3.3 加强密钥管理与分发机制

加强密钥管理与分发机制是提高数据加密传输安全性的关键。需要采用轻量级的密钥管理机制和优化密钥分发过程,以适应嵌入式系统的资源限制。例如,通过采用 Diffie-Hellman 密钥协商的简化版本,减少模运算次数,或使用基于设备唯一标识符(UUID)的预配置密钥,可提高密钥管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此外,通过采用高效的密钥存储机制,如将密钥拆分存储在 EEPROM 和寄存器中,或优化密钥分发过程,如利用设备出厂时写入的根密钥进行派生,可进一步提高密钥管理与分发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通过采用硬件安全模块(HSM)和优化密钥分发协议,可使密钥分发的成功率提升至 99.5%,同时抵御侧信道攻击,提高密钥管理与分发的安全性和效率。

四、结论

嵌入式系统数据加密传输技术是保障嵌入式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选择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加密算法、优化协议设计和加强密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智能家居设备防数据泄露、工业传感器抗恶意攻击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量子加密、AI动态密钥生成等新兴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加密传输技术将更加成熟,为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嵌入式系统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安全需求,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助力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玮,纪元,贾婷,等.基于嵌入式的分布式光伏系统数据加密研究[J/OL]. 电气传动 ,1-8[2025-08-01].

[2] 李继勇 . 嵌入式系统远程加密烧录技术研究与实现 [D]. 天津工业大学 ,2023.

[3] 黄志武 . 基于调度模型的舰船嵌入式系统关键数据反馈加密方法 [J].舰船科学技术 ,2019,41(10):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