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苏淇琦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学校 130011
摘要: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总结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当前学校教学虽然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缺少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达到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能动性。
二、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基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要素,对于中小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提高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讨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
1. 引导学生设定个人目标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将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教师应将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方向。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教师应鼓励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建立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多媒体资源整合
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 丰富学习资源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
1.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活动应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入实际案例
教师应积极引入实际案例,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开展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这些竞赛活动可以包括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灵活性,能够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浪费时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鼓励学生坚持执行学习计划
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执行学习计划,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从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和总结
做好笔记和总结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后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1.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合作探究的重要场所。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文艺演出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反思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反思。通过互评,学生可以了解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耐挫性
在学习过程中,挫折是难免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教育他们勇于尝试、不放弃,从而培养他们的耐挫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必要的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新方法,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与未来展望
(一)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学习任务;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未来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小结
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及培养学生的耐挫性等策略的实施,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