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

张仕慧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效益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实施开展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方案,这样才能避免超预算问题的发生,进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对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具体原因和因素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也会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管理水平未达到行业标准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就导致一些工程管理中出现很多造价超预算的情况,从而给工程进度、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要想改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提出针对性地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31408.60m2, 承包范围包括主体结构、电气、给排水、地基与基础、电气、给排水、消防、智能化、空调、装饰装修等多个专业领域。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设计过程中会涉及众多环节内容和建筑材料。秉着保质保量、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通过准确的预算分析后,项目部给出的预算价为66804.17万元,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所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了超预算的情况,通过汇总,最终超预算金额约为7465.05 万元。

2.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

2.1 预算编制方式有待优化

从该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超预算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所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时,一旦工程量计算出现些许差错,都会导致工程预算金额与实际支出之间出现较大差异,进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出现超预算情况。另外,在预算编制工作实施阶段,若是缺少全面预测和分析材料作为参考,或者材料和设备等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也会导致工程造价产生超预算问题[1]。

2.2.预算执行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虽然在开展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时,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了预估,但具体执行效果却是差强人意。例如,案例工程中存有的造价超预算问题,就是因为相关施工单位变更了施工人员的计酬方式,从而导致在预算编制时,对于施工人员工时的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所致。另外,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又随意改变施工计划,导致工程项目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施工,进而使得工期延迟,施工成本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原预算的工程造价出现超支的情况。

2.3 造价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现今,BIM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案例工程而言,却并非如此,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造价控制工作时,缺少与信息技术以及 BIM 等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造价超预算问题[2]。

3.规避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3.1重视施工图审查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图作为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准确性与可行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工程后续建设的顺利开展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在开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图的全面审查。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通过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等,准确判断图纸内容是否与现场施工情况相吻合,一旦存有设计冲突或尺寸标注不明确、选材不合理等情况,应及时进行修改调整,从而确保施工图整体设计达到一定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合规性,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而且,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还要对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资源配置、施工工序安排、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能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和既定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同时,最大化控制不必要成本支出以及施工变更等所致的超预算现象的发生[3]。

3.2优化预算编制方式

首先,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实施开展之前,工程管理人员应提前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并按照表一的公式对基础土方开挖、回填土、墙体结构等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以此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从而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为了避免材料、设备等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在开展工程预算编制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提前深入到市场了解具体价格,分析发展趋势,以便可以结合市场波动的规律及特点,科学设定造价浮动区间,确保编制中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支出相吻合,以便最大化降低工程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几率[4];最后,在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实施开展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和资金需求,对项目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做到供给充足,以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尽可能编制多种预算方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

3.3做好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

工程量清单不仅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工程项目文件之一,可以为工程招标与合同签订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避免因工程量清单内容不明确所造成的超预算问题的发生。项目设计人员、招标人员等就要高度重视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并在相互沟通交流和协商的基础上,明确清单计算规则和编制规范要求,以此确保工程量清单内容达到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外,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还要对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各类施工工艺和专业技术等进行合理划分,使其形成多个子项目。同时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再次确定工程量计算方法、计算单位和计算精度等,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作出有效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程量清单计算的准确性和编制质量,进而为后续工程造价管理夯实基础,最大化降低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发生概率。

3.4提高预算执行能力

首先,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要正确认识到编制预算执行计划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确保执行方案达到科学合理。即一方面要明确各环节的施工标准、施工内容和资金需求等相关信息,并对有上涨幅度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价格以及加大的工程量等存有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此为保证预算执行计划的可行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相关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构建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管机制,明确执行期间的监管责任。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单位和其他参建单位的沟通交流,以便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和处理存在的预算执行问题,从而确保预算执行计划的有效落实,更好地提高预算执行能力,这样才能为控制造价超预算问题的产生提供可靠保障。

3.5建立健全的成本风险管理机制

3.5.1控制成本风险

首先,该项目团队应遵循全面性和前瞻性原则,邀请行业专业等对项目内外部环境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并深入市场了解情况,以此运用先进数据分析工具,结合市场调研成果和专家建议等,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对可能出现的成本管控风险源进行准确预测和挖掘,如由市场供需变化造成的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劳动力市场紧张造成的人工成本增加风险、设计变更所致的施工进度拖延风险等;其次,还要遵循灵活性和创新性原则,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与需求构建详细的成本风险图,制定针对性、经济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应订立长期采购合同,以此对材料、设备价格等进行锁定,避免出现较大波动。另一方面还要引入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合理缩短工期或减少人工成本,为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投保,并预留出充足的风险备金,以便在出现经济风险时,可以合法转移部分风险问题,帮助建设单位减少最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真正实现控制超预算产生的造价管理目标[5]。

3.5.2构建常态化风险监控与反馈机制

首先,该项目团队应按照长期有效原则,建立常态化风险监控体系。不仅要定期对项目施工进度信息以及成本数据等进行全面采集和变动分析,而且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执行计划,确保造价超预算问题得到及时挖掘和处理;其次,该项目团队还要建立全过程循环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以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风险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见和改进意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6积极引入先进技术

在这一环节中,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决定在工程造价管控阶段,运用 BIM 技术有效控制造价超预算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控阶段,建设单位应重视 BIM 技术的应用,并构建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模型,具体见表二。这样造价管理人员才能在此基础上直观了解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方案,从而及时、准确地挖掘出其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如设计变更、施工变更、人员变更等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防止造价超预算问题的产生。另外,造价管理人员还要积极运用 BIM 技术实现对工程量的自动化计算与分析,并全面模拟各环节施工进度情况以及其中涉及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等使用情况,以便以此为依据科学预测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而在根本上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坚决杜绝出现造价超预算情况。

3.7加强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开展阶段,为了规避因施工进度拖延所致的造价超预算问题的产生,前提条件就是要不断加强对现场施工进度的管理。首先,要立足于工程实际需要,合理制定进度控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在计划制定之前,对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各类干扰因素等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如人力资源、天气状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和严密的执行机制,确保各施工环节内容都能按计划如期完工,这样才能保障项目施工进度,达到控制造价超预算的目的。另外,项目管理人员还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等,对各环节的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跟踪与监控,一旦发现存在偏差,就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与协调工作,从而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帮助施工单位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施工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整体造价管控水平也会提出较高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高要求,抵制各类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相关建设单位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及时挖掘出潜在的风险问题,并深入分析具体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对策,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项目造价管理水平,从而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丰强.论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24, (06):89-90.

[2]徐铃燕.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 2017,(03):196-197.

[3]张明波.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 2019,(06):169-170.

[4]庄红英.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研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11):20-21.

[5]曹云娥.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究[J].工程学研究与实用, 2022,(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