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

马礼全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持续完善、ETC 普及带来的收费模式变革,以及公众对出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高速公路企业面临着从 “传统运营” 向 “智慧运营” 的转型压力,而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企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其管理模式的升级成为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高速公路企业突破管理困境、适应行业变革的必然选择。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分散的人力资源数据,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更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将原本纸质文件,转移到电脑等电子设备中,而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是将“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这种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全流程进行重塑和建构。从开始的简历筛选、培训课程设置到最后薪酬体系调整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重新梳理和建构。这种转型升级目的是激发人力资源管理主动性。利用大量数据信息,来整合分析出当前企业所需人才缺口,利用算法、模型来精准确定人才 [1],避免出现“拍脑袋”的决策。发挥智能工具的场景化作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当中,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比如:在发现某个部门的员工出现较大的离职率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薪酬水平、项目参与度等信息数据,系统会自动分析出现问题,给出应对措施,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体现。

二、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 数据孤岛,技术浅层化

对于高速公路企业来讲,集团化运营下的 “数据割据” 是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梗阻。高速公路企业有较多的分支机构,并且这些分支机构分布比较广,有些甚至处于数千公里的地域范围内,各个分支机构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差异性,并且一些数据采集时,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南方多雨路段需要关注收费员的应急疏导能力和效率;北方严寒地区关注收费员除雪设备使用熟练程度,还要统计出勤率、排班情况。这些碎片化数据体系使得集团人员在分析人才数据时,无法快速集中分析 [2],很难精准确定各个路段的人才特点以及人才缺口,无法制定出符合所有地区的薪酬激励机制。还有一个问题是技术应用的“表层化”:很多高速公路企业虽然应用数字化工具,但是对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使用还不深入,有些工具使用只是停留在“电子台账”阶段,虽然使用智能考勤系统,但是只是记录打卡时间,还需人工进行换班记录核对;薪酬核算系统可以计算出员工基本工资,无法确定 ETC 通行量数据产生的绩效工资,这使得数字化转型变为空谈。

2 管理范式滞后,文化摩擦冲击

部分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范式滞后成为转型阻力。一些企业员工没有正确认识数字化转型,只是将数字化转型看做是线下转线上,企业决策人员忽视人员思想的统一:虽然应用数字化技术,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处理较多事务性工作, 90% 以上的时间需要完成社保增减员、劳动合同归档、考勤异常处理等工作,很难将有限时间应用人才梯队建设、组织效能分析等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中。这种模式下,会让数字化转型只是IT 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IT 部门无法为其设计出适合的使用系统,即使 IT部门设计出相关系统,业务部门不符合试用和推行,仍然会阻碍数字化转型。比如:某家企业高速路段出现业务经理要求 HR “系统提交后再补纸质签字”情况,这会出现线上和线下分离的低效局面 [3]。代际认知差异会带来文化摩擦:年龄大的员工习惯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手机端绩效考核系统存在抵触心理;年龄小的员工认为当前数字化工具存在功能局限,这种年龄差异带来数字化技术摩擦,会让数字化转型失去员工的认同。

3 人才能力结构性缺陷

对于高速公路企业来讲,人才能力的结构性缺陷是制约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问题。高速公路行业受到行业特点的影响,人力资源团队知识结构会存在一定的倾斜,多数人员都掌握丰富劳动法规、擅长薪酬核算知识和技能,然而数据分析技能却几乎没有。比如 : 某个高速集团对内部员工进行调研,发现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中,只有 30% 人员可以使用办公软件,但是能够较好利用 Excel 完成数据透视分析的,只有 10% 人员,而运用 Python 构建离职预警模型的人员仅仅只有 3% ,还有大量 HR 认为“数字化就是利用电脑完成信息录入工作”。这种能力断层会制约数字化系统的发展,造成系统陷入深度睡眠:某路段花费大量资金,引入 AI 招聘工具,由于 HR 团队不具备解读“人才匹配度雷达图”能力,造成这个系统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开发和使用 [4]。

三、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

1 构建 “数据孪生” 体系,破解数据与技术困局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要充分实现数字化转型,那么就需要打破技术与数据困局,构建“数据孪生”式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得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可以一一对应。集团层面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由总部 HR 总监、各路段负责人、IT 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将业务场景作为锚点重构数据标准。比如:

对收费站员工能力素质进行拆解,分为“应急处置速度”、“客户投诉率”等多个可量化指标,通过在线设备采取信息数据,结合员工培训情况、绩效考核数据,来更新人才数字画像。构建出人力资源异常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某路段30 岁以下员工在连续三个月内,离职率超过 15% 时,系统就会自动弹出此路段整个群体的一些数据,如薪酬水平、晋升记录等,同时也会生成预警分析报告,包括“离职风险等级”、“核心原因分析”、“意见建议”等报告,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可改进、可优化的决策。这种数字化技术转型背景下,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出数字化的价值。

2 实施 “双轮驱动” 改革,重塑管理与文化生态

创新管理模式,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流程再造 + 权力重构”双轮驱动,发挥出数字化转型优势,融入到每项工作中。对于流程上,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借助RPA 机器人来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社保增减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接直接在线完成数据同步;员工签订续期合同前,系统会在15 个工作日前,结合员工岗位、绩效等信息,自动生成合同文本,推送到员工邮箱中,便于员工签署;考勤数据自动与人脸识别系统和排班表对接,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反馈。这些技术应用后带来的变革,会让 HR 有更多时间,完成 “人才盘点”、“组织诊断”等战略性工作。权力重构方面,需建立“业务部门 - HR部门 - IT 部门” 的铁三角协作机制:业务部门提出需求, HR 部门设计解决方案,IT 部门负责技术实现。为了有效保障各个部门协作效果。高速公路企业可以建立“数字化转型积分制”,通过将部门系统使用率、流程优化等数据与绩效挂钩,促进全员认可并使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落地 [5]。

3 打造 “立体培养” 模式,补齐人才能力短板

高速公路企业应该打造“立体培养” 模式,补齐人才能力短板。为了全面升级人才能力,应该打造“内生培养 + 生态共建”的体系,培养充足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对于内部存在综合素质强人才短缺的情况,可以采取“双师带徒”计划:选拔 HR 骨干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学习搭建人才流失模型、绩效数据可视化等专业技能,同时安排技术工程师参加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深入参与了解人力资源业务,掌握从招聘到绩效管理的各个模块的逻辑。这种培养方式[6],可以打破技术人员不懂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懂技术的壁垒,培育出既掌握专业技术又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技能认证管理上,要设计出符合岗位需求的“数字化能力矩阵”:收费站收费员需要掌握排班系统操作,具备使用移动端培训平台的能力;路段 HR 专员具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生成人才管理报告的能力;集团 HR 经理要从离职数据中找到不足,通过人才画像优化招聘策略。为了有效解决人才供给难题,高速公路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构建合作关系,开设 “高速数字人力班”,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接收。这种定向培训计划,能够为人才供给与转型需求提供支持。

结束语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涉及数据整合、管理革新与人才升级的深层变革。从破解 “数据孤岛”到构建 “数据孪生” 体系,从打破传统管理范式到实施 “双轮驱动” 改革,从弥补人才能力短板到打造 “立体培养” 模式,每一步转型都需要企业以战略眼光统筹规划,以务实举措落地执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行业实践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企业需进一步强化数据治理能力,深化跨部门协同机制,培育数字化组织文化,让人力资源管理真正从 “事务型服务” 迈向 “战略型赋能”。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人才优势,为高速公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牛林顿 .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对策研究 [J]. 天津经济 ,2025,(05):80-82.

[2] 郑丽 .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J]. 现代企业 ,2025,(04):16-18.

[3] 陈晓菲 .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探究 [J]. 经济师 ,2023,(11):271-272.

[4] 林嘉蕙 . 高速公路企业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应用性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21):145-147.

[5] 江南 . 关于提高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探讨 [J]. 商业文化 ,2022,(09):66-67.

[6] 李培 . 高速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优化 [J]. 人才资源开发 ,2021,(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