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班语言活动:点点之旅

作者

周雅洁

常熟市张桥幼儿园

活动背景:

法国画家埃尔维·杜莱创作的《点点点》是简单有趣又动感十足的绘本,与常见的绘本相比,它更像是“带触摸屏的电子书”,不仅阅读形式新颖,而且内容简洁有趣,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该绘本从阅读者手按一个黄色的点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口令引导阅读者逐页翻书,慢慢感受画面随着动作而产生的动感变化,了解绘本的内容。这种生动新颖的阅读方法很容易调动小班幼儿对绘本和故事的兴趣。

书中每一页内容可以理解为一个“口令”,幼儿在阅读中要按口令的指引一页一页地翻书,才能完整地玩这个“按点子”游戏。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对绘本原著进行了删减,选择了其中的三个部分即“黄点变彩点中‘1和许多’”“黑夜中的点子队伍”“小点变彩色大泡泡”,自制成新的教学绘本,设计了本次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点点变变变”的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习观察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感知按照画面的要求逐页翻阅整本图画书。2、大胆表述和交流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想象,能根据画面中的暗示性图案进行有序阅读,强化逐页翻书阅读的行为。3、喜爱阅读,感受阅读、讲述与表演的乐趣,有爱护图书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自制绘本《有趣的点点点》:幼儿人手一本,教师用大书1本;将自制绘本内容制作成PPT;印着红黄蓝三色点的各色图贴,作为名片卡贴在幼儿的衣服上。2、场地准备:师幼围成半圆形坐于地垫上,每个地垫前贴一个黄点。

活动过程:

一、游戏“黄点变魔术”,激发阅读兴趣

导入语:“看,我们的地垫上有什么?这些小黄点会玩魔术!只要我们念魔术口令,它们就会变变变。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幼合作玩小游戏“黄点变魔术”。

(1)游戏玩法:教师先将绘本上的文字以“魔术口令”的形式念出来,如“按一下黄色的点”;幼儿则根据口令在地垫上做相应的动作,在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同时,教师演示PPT的“翻转至下一页”动作,启发幼儿观察PPT画面的变化。(2)教师将PPT返回首页,边重复刚才的口令边用鼠标点击首页上的黄点图案,引导幼儿大胆地将第二页的画面变化讲述出来,如“一个小黄点变成了三个小黄点”“小黄点变成小红点了”等,巩固对红、黄、蓝三色的认知。(3)幼儿一边跟着教师念口令,一边在地垫上重复操作“按一按、摸一摸”的动作6-7次,教师在幼儿按点的同时,帮忙用鼠标“翻动”PPT的页面。幼儿逐一观察PPT中变化的画面,感知一个小黄点变出两个、三个、五个以及小黄点变成红点、蓝点......越变越多,变成许多彩色小点的过程。

指导语:“小黄点真神奇!我们念着口令轻轻地按一按,1个小黄点就变出了许多彩色小点!”

环节评析: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时间短,以无意注意沟主。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创设游戏化的情景,在动态中学习更能获得幼儿的共鸣。我将第一部分的阅读,设计成一个“口令”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乐说、会说。活动形式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场景与PPT的结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幼儿在听口令按一按、变一变、数一数的游戏中,不但感知到彩,点数量由“1到许多”的变化,还能追随着画面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发现的情节变化,增强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游戏“寻找不一样的小点”,展开自主阅读

出示自制教学绘本《有趣的点点点》:“这么多的彩色小点想继续和小朋友玩魔术。它们都藏在了这本图画书里,书的名字就叫《有趣的点点点》。(让幼儿观察封面)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本同样的小图画书,你们自己去翻一翻、找一找,看看小点在玩什么游戏?记得要一页一页翻,这样就不会漏了!”

(1)3分钟自由阅读。

播放音乐,幼儿人手一本自制绘本,自主翻阅。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多以“还有吗”等问题,提示幼儿一页一页地读完绘本。

指导语:(音乐停)“小朋友们先轻轻地将图书合起来,放在地垫的黄点上。谁来说一说,你看到小点在玩什么游戏呢?它们变成了什么?

请若干名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师幼共读。幼儿讲述,教师帮忙汇总游戏中的各种发现。

以点子排队为阅读主线,和幼儿一起翻阅大书,享受绘本的视觉乐趣。

指导语:“刚才有个小朋友说,他看见点子在排队。我们来找一找,在书的哪一页呢?”

教师操作大书,翻到黑色底板点子排队那一页,启发幼儿再次讲述画面内容,

追问:“点子还排出了怎样的队伍?”再结合PPT画面,让幼儿感知许多小点排成一条队,可以变成一条长长的直线。

调动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想象这条直线队伍“像什么”,激发幼儿对画面进行想象,熟悉并丰富绘本的情节。

指导语:“天黑了(绘本中为黑色底板),排成直线的小点会变成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述,比如,“变成一排黄黄的路灯”“变成一条彩色的项链”“变成一座长长的彩桥”,等等。

环节评析:本环节先进行自主阅读,幼儿联想故事的内容。再进行集体阅读,将游戏内容回归到绘本故事中,静听故事有助于平复幼儿在上个环节魔术游戏中激动的情绪。这本绘本没有太多的语言,而这一部分的画面有许多形式变化,蕴藏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这部分阅读时,教师结合幼儿的感知灵活调整预设问题,让幼儿感受绘本特有的猜读之乐,获得更多的想和说的机会。从教学效果可见,当阅读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呜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动作或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对绘本情节作出回应,表现出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喜欢和投入,使得阅读活动更加有趣。

三、以“小点变大”为阅读主线创编游戏,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指导语:“刚才还有小朋友说看见小点变成大泡泡了,是怎么变的呢?老师来一页一页翻,你们来仔细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在逐页翻阅大书的同时边提问:“泡泡怎么样啦”“又变成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泡泡越变越大”的过程。

指导语:“泡泡有多大呢?谁能用动作给大家表演一下?”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对“泡泡越变越大”的理解。

出示红黄蓝三色点图贴,让幼儿粘在衣服上,玩“泡泡游戏”。

指导语:“瞧!彩色小点都跑到我们的衣服上,要和我们玩泡泡游戏呢!”

游戏玩法:幼儿自然站立,在老师的语言口令下,按一下身上的小点,然后做一个大泡泡的动作;按两下小点,再换一个大泡泡的动作......教师同步演示PPT,指导幼儿用多个不同的动作表示“大泡泡”,同时表述绘本内容:“小点变成大泡泡了,更大了……越变越大了。”

指导语:“老师也变成一个大泡泡啦,邀请小点们一起变出更大的泡泡,你们愿意吗?”

游戏玩法:分3次逐一邀请3种颜色的小点(幼儿扮演)依次加入队伍,和老师手拉手围成圈,变成大泡泡。随着人数的增加,泡泡越变越大。

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拓展对“泡泡越变越大”的感知,体验绘本的游戏乐趣。

环节评析:此绘本经过连续翻阅时,其中的小点图案会越变越大。但由于小班幼儿翻书动作不够灵活,所以教师示范了翻书的方法。为了让幼儿能更生动、立体地感知泡泡的变化,教师在结合游戏和PPT操作(按一下小点,PPT上的泡泡就变大)进行辅助教学。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创的动作、语言就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他们手舞足蹈地“读着”书:“变大了,变得更大了,越变越大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动作中阅读、在游戏中阅读,更能让他们理解绘本、爱上阅读。

四、倾听绘本故事,感知全书阅读的完整性

指导语:“小黄点带我们玩了许多有趣的魔法游戏,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本书中的故事吧!”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教师将刚才互动过程中幼儿讲述的画面内容即兴串起来,编成小故事,结合PPT演示,与幼儿一起看图说故事,增强幼儿对绘本进行完整阅读的意识。

结束语:“大泡泡破了,又变成了一个小黄点。这个小黄点又会带我们玩什么游戏呢?老师把这本更多画面的故事书《点点点》(出示原著)放在图书角里,小朋友们可以再去翻一翻、找一找、说一说。下次我们再来读这本书,好吗?”

环节评析:由于原著《点点点》侧重于用一系列操作口令产生画面内容的变化,游戏性强于故事性,所以在最后的完整欣赏绘本环节,教师以幼儿讲述的内容为基点,用简短的句子将之汇集起来,即兴创编了一个小故事,如:天黑了,小点变成了一排黄黄的路灯,一会儿又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星星项链……让绘本多了一些故事性,便于幼儿自主阅读时能更完整地去感受、更连贯地去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