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重要性及管理策略
王俊
321001198008210618 扬州 225000
摘要: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安全事故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现场管理不到位。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现场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的过程控制,监理单位能够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研究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不仅有助于规范参建各方的行为,更能推动工程建设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现场管理;建筑工程监理;重要性;管理;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现场管理是监理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扩大和技术复杂度提升,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现场管理不仅涉及施工过程的实时监督,更包含对人员、材料、机械等要素的系统性协调。深入分析现场管理在监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对提升工程建设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重要性
1.1确保施工质量的核心保障
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监理实现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监理人员通过全过程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中,严格的现场监督可有效避免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同时,实时监控材料使用情况,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这种直接的、动态的质量控制方式,比事后检查更能从源头保障工程品质,避免返工和安全隐患。
1.2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防线
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监理的现场管理对预防事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每日安全巡查,能够及时发现脚手架搭设不规范、临时用电隐患等问题。监理人员对高危作业实施旁站监督,确保起重吊装、高空作业等严格按方案执行。这种实时的安全监管可以消除90%以上的违章作业行为,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现场管理还能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安全防护措施,营造规范作业环境。
1.3协调各方关系的有效平台
现场管理为监理单位提供了协调参建各方的实体平台,通过每日工地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能够快速解决设计变更、工序交接等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在现场可直观判断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偏差,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同时,面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争议,现场记录和影像资料为问题处理提供客观依据。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机制,比文件往来更高效,能显著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2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的现状问题
2.1监理人员专业能力与行业发展脱节
当前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监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滞后,难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需求。随着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新技术的推广,许多监理人员仍依赖传统经验进行管理,对BIM技术应用、钢结构节点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缺乏深入理解。同时,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部分监理人员专业资质不足,在施工方案审查、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难以提供专业判断。这种能力缺口使监理工作停留在表面程序性审查,无法真正发挥技术把关作用,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实质性管控效果。
2.2监理单位独立性受制于多方利益博弈
在现行工程管理体制下,监理单位的第三方独立性面临严峻挑战。建设单位为控制成本、追赶工期,常对监理工作施加不当干预,导致质量验收标准被人为降低。同时,监理费用恶性竞争造成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下降,部分监理单位为维持合作关系,对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采取妥协态度。特别是在材料验收、隐蔽工程检查等关键环节,监理方常陷入"严格执法则得罪各方,放松监管则失职"的两难境地。
2.3传统监管模式难以匹配工程复杂化需求
现代建筑工程呈现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的特点,但多数监理单位仍沿用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面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复杂项目,现有监理手段在深基坑变形监测、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技术短板。纸质化、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导致质量数据难以系统整合,无法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同时,监理资源配置往往与工程实际需求不匹配,存在"重点部位监管不足,次要环节过度投入"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使监理工作难以应对现代工程项目的质量管控挑战。
3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管理策略
3.1建立标准化监理工作流程体系
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现场监理工作流程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基础。应制定涵盖施工全周期的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各阶段检查要点与工作标准,包括材料进场验收程序、隐蔽工程检查清单、关键工序旁站要求等。通过编制标准化的监理记录表格(如巡视记录表、整改通知单等),实现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同时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重大危险源和特殊工艺实施重点管控,确保监理工作有的放矢。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引入可进一步提升流程执行效率,如运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交底,利用移动终端实时记录现场问题,实现监理数据的电子化归档与分析。
3.2强化过程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
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是现场管理的核心策略,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的多维监管模式,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实施常态化监督。重点加强工序交接检查,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针对深基坑、高大模板等危大工程,实行"方案审查-过程监控-验收把关"的闭环管理。动态管理要求监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展及时调整管控重点,如雨季施工时加强排水措施检查,冬季施工重点监控混凝土养护条件。通过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发布监理周报等形式,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3.3完善参建各方协同管理机制
高效的现场管理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工作体系,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议解决现场管理难题。推行"监理通知-整改回复-复查确认"的标准化问题处理流程,明确各方责任边界。重点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将其纳入统一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避免管理盲区。实施"样板引路"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先做样板段,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管理规范的施工班组给予正面评价,对屡次违规的采取约谈、处罚等措施,形成奖优罚劣的管理导向。
3.4提升监理人员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
监理团队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现场管理水平,建立分层级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规范标准、新技术应用等专题培训,特别要强化监理人员的标准规范掌握能力和现场问题识别能力。实施"老带新"的现场实践培养模式,通过实际案例提升年轻监理工程师的管控经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现场问题发现率、整改闭环率等量化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监理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杜绝"走过场"式检查。通过建立监理人员现场履职清单,明确每日必检项目和工作要求,确保监理责任落实到位。
结束语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核心环节。通过全过程动态监督、标准化管控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工程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普及,监理工作将向数字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与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尤泽山.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优化探讨[J].散装水泥,2024,(04):150-152.
[2]张琦.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3):40-42.
[3]刘世源.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J].陶瓷,2024,(07):210-212.
[4]谢代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1):47-49.
[5]游人尊.对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的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3,(24):22-24.
[6]刘冬源.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与监理质量管理重点[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