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作者

赵海玲

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中心校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由于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优秀篇目,教师便可挖掘教学素材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知识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认知。德育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综合涵养。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打好基础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中阅读则是关键。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如今,德育教育氛围相对枯燥,且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未能深入挖掘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关的德育教育素材,难以滋养学生,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以往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基础知识是“重头戏”,影响到了整体育人效果。

一、融入榜样教学

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日常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在阅读中渗透德育,要重视融入榜样教学法。具体教学中,要重视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为学生树立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家国情怀、有革命精神的榜样,用榜样身上的德育素养警醒学生,激励学生学习,以助力学生慢慢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素养,成为言行一致、德育水平高的人。在《军神》一课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意志,渗透德育教育。实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刘伯承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中,请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再为学生补充资料:“难道刘伯承真的对拒绝使用麻醉剂带来的痛苦毫无顾忌吗?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期间,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出示这样一段话:我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我还有健全的大脑,仍旧可以驰骋疆场……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最后,可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赞军神》这首诗,一同赞美一下军神。在这里,通过分析刘伯承这个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德育榜样,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促使学生能自觉向刘伯承看齐,传承他身上坚忍不拔的钢铁般意志。

二、创造情境教学

创造情境是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其能确保学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将更为积极地了解阅读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并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良好发展。情境创造时,为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重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将课堂变“活”,以引发学生就德育教育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从中取得较好的德育渗透效果,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其中,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学时,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抗美援朝历史背景之中。接着,为学生播放从电影《长津湖》中截取的毛岸英不幸牺牲的片段,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以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然后,结合图片为学生讲讲当时的事迹: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的入侵,中共中央做出了出兵朝鲜的重大决策,当时开始兴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当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创作的背景以后,再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来概括文中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内容。期间,学生将认真阅读课文,并简明概括出第一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毛岸英同志光荣殉职,第二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彭老总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第三封电报内容是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待学生概括完电报内容以后,可继续引导他们解读毛主席批示的电文。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融入党史内容,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家国情感,强化了阅读中德育渗透效果。

三、开展互动教学

传统“灌输式”教学难免会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而,在阅读中要积极采取互动式教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构建一个有效课堂,引领学生实现自我的全方位发展。基于互动式教法下,可以师生提问、情境表演、合作讨论等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接受德育教育观点,得到较好地熏陶。整个互动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深刻体会,能加深对德育内涵的理解,高效吸收德育教育内容,从中得以健康成长。其中,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教学时,可先带领学生了解改革开放45年来民航发展成绩单,了解改革开放下的“蓝天梦”,跟随老飞行员追忆中国民航飞机引进和更新换代的发展历程。接着,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间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以后,先安排学生重点阅读文中第4、5自然段,尝试用“证明”一词来说一说三次实验的内容,再假设学生是一名科学家,请他们以“我是科学家……,我在第一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验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在这里,通过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中国大飞机背后的艰辛,弄清了中国民航的发展是在科学家不懈努力下完成的,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梦想、奋斗、坚持。

四、重视实践教学

核心素养下为高效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德育素养有显著性提升,要重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法。具体教学中,不能仅依靠课堂来渗透德育,要重视将德育元素融入到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知识竞赛、阅读活动等实践活动中,还可以调查、探究、考察、劳动实践等形式来渗透德育,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只有在实践中亲身经历德育教育内容,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一些思想,进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素养。实践活动具体组织中,要重视鼓励学生大胆绽放自己的风采,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如,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再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中讴歌的少年中国激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待学生的爱国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以后,以“激扬正青春,逐梦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一次少年中国说朗诵大赛。赛前,明确此次比赛的初衷是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来宣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比赛进行期间,学生将保持铿锵有力的气势,充沛饱满的感情,自信大方的形象轮番吟诵《少年中国说》、《我骄傲,我是中国娃》、《中华少年》等经典作品,通过朗诵经典美文来歌颂祖国,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勇气。通过组织这样一次朗读比赛实践活动,不仅引领了学生与经典为友,激发了他们阅读热情,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了德育渗透目的,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语:在阅读中渗透德育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人格。实际教学中,要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榜样教学,并重视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来高效渗透德育教育,再有机融合四史来丰富德育教育素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新艳.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德育渗透——以小学语文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7):3.

[2]冯舒会.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000(007):P.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