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优化策略

作者

杜芸芸

陕西省榆林高新第四小学 7190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以提升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探讨了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单元;小学数学;结构;优化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单一知识点为核心,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分散教学,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入,为小学数学教学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单元教学打破了教材原有章节的界限,以更大的视野、更系统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一、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通过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主题性、条理性的归类,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了。例如,大单元的“图形与空间”中,可以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面积计算纳入大主题版块的课中,这样就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入学习这些平面图形间之间的转换联系,也可以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组合图形等的面积公式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构建自己的空间形的面积理论体系结构。这也有助于学生求知欲的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传统的分割法教学方式太过无聊,大单元的教学策略的大型主题是由若干个相关知识点组成的大单元主题,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能让相关的知识点建立大主题的联系,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比如,大单元“数学与生活”中的“给学校的绿化做规划”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用测量的方法和面积计算来提出解决的策略,这样的情境化主题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大单元的知识综合化和综合应用是强调多领域知识的相互融合,它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建立,对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具有辅助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来锻炼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更能拓展知识面,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通过多维度地去学习、掌握而提升起来。

二、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优化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分析,把握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明确不同年龄层次与年级的目标和规定,熟知不同年级层次的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不同教学年龄的数学知识点。譬如“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分阶段了解其在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的衔接与过渡,以此作为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对现行的教材做全方位的研究,梳理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教学任务,寻找知识点的衔接之处。譬如分数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将分数的认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运算等不同阶段的知识归纳整理出来,作为“分数”一个模块的大概念教学。在概念的整合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基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上做好取舍。其次要基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数学故事、数学试验、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要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大概念教学,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热点话题有关的环境污染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能够意识到统计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单元教学,一方面我们要对整章内容有所统筹,演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综合运用,同时兼顾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例如,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有:认识它们的特征,掌握利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正确计算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操作性。按照学生理解的程度和学习的潜能,设计分层次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此前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比如“图形的移动”的大概念板块,基本的目标是了解平移、旋转变换和平行变换现象,并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进阶的是利用这些变换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真实问题,如设计图案等,更高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图形移动的规律,例如旋转变换的角度,如何影响图形位置变化的。

(三)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采用问题导向模式,以富有启发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寻找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探寻。在大单元“小数除法”学习中,提出“小明购买文具,已知一只钢笔的价格是9.6元,他准备用20元最多能买几支,剩余多少钱”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动机。提倡团队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共同学习任务。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中,我们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的探索,用剪切、折叠等方式把三角形面积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由此总结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拓展思维领域。有时还以项目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项目的方式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其他科目所学的知识,经历实施项目全过程,从立项、实施到呈现到评估。

(四)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小组合作行为、作业完成等情况下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大主题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和能力提升等情况下的学习结果,比如单项考核或项目完成的结果展示。对于“数学广角——优化”大主题课,教师将根据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以及其在小组合作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在整个大主题课结束后对学生所掌握的优化思想的运用进行最后的终结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做主导来充当评价者。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及方法,找出优缺点并调节学习方法。同伴评价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取长补短,从而发展出批判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结论

通过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策略,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系统、连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单元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优化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明雪.大单元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构与优化.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08)

[2] 刘弦弦.践行“大单元”思想,开辟数学教学“新道路”.安徽教育科研,2024(34)

[3] 李兰.实施有序递进策略,强化小学数学教学——以“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为例.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