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环境下长图新闻优势分析及创作研究

作者

向荣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快速化的特点,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长图新闻应运而生,其以独特的形式将文字、图片、数据等元素有机融合,以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迅速吸引了受众的关注。长图新闻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为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研究长图新闻的优势及创作,对于新闻行业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长图新闻优势分析

(一)新闻性强

长图新闻以新闻事实为基石,具备新闻所应有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基本要素。在对最新政策发布、重要历史事件回顾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新闻话题进行新媒体推广时,长图新闻凭借“一图读懂”“一镜到底”等形式,紧扣新闻主题与宣传要点。例如,在2021 年1 月28 日,《图解〈十四五展望〉》在内蒙古日报蒙文微信公众号推出,以长图形式直观且通俗易懂地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让受众能够迅速抓住关键信息,深刻理解新闻内容,在全媒体传播中发挥出强大的影响力[1]。

(二)传播率和共享率突出

长图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传播率与共享率。其简洁明了的信息呈现方式,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关键内容,进而产生强烈的分享意愿。如 2022年 8 月内蒙古日报蒙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的《9 月这些新规将实行!》,通过一张长图将新规调整的重要内容一一罗列,读者一目了然,纷纷在自身的社交平台上转发、分享、点赞,使得该新闻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极大地扩大了新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契合读者需求

当下,受众的阅读习惯逐渐向“碎片化”“小屏幕滚动”转变,长图新闻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其通过提取纷繁复杂内容中的关键词、数据和亮点,运用精美的制作技巧将视觉图形巧妙整合,为读者打造出轻松、舒适、无障碍的阅读体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简短明了的特点,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新闻核心。以 2021 年 10 月 22 日内蒙古日报蒙文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长征85 周年,读懂〈长征精神〉》为例,该长图新闻以简洁的方式回顾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众多受众看到后纷纷点赞、转发、留言,充分体现了长图新闻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四)影响力广泛

借助编辑、制作等新媒体技术,长图新闻能够生动再现新闻现场或感人瞬间,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例如,《新华社》新媒体在 2020 年推出的《听!演兵场上的统帅号令》,以长图新闻形式将演兵场上的震撼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染,引发全网关注,达到了极佳的军事训练纪实宣传效果,极大地振奋了保卫国家的精神,鼓舞了士兵的斗志。

(五)表现风格多样性

长图新闻积极融合和借鉴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插画、剪纸、美图等,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表现风格。在同一题材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通过多样化的表现风格,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增强新闻报道的视觉感和冲击力。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使长图新闻在众多新闻形式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

二、新媒体环境下长图新闻创作研究

(一)选题策划

选题是长图新闻创作的起点,至关重要。应紧密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需求以及政策导向,选取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题材。同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兴趣点和需求,确保选题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例如,可以围绕重大政策调整、科技创新成果、社会热点事件等进行选题策划,将复杂的信息通过长图新闻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

(二)内容整合

在内容整合过程中,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精心筛选和梳理,提取关键信息,去除冗余内容。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直观形象的图表、图片等元素,将新闻内容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方式呈现出来。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可靠。例如,在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时,可以运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形式,使数据更加直观易懂,同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三)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是长图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体验。要根据新闻内容和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字体样式以及排版布局,营造出与新闻氛围相契合的视觉效果。运用插画、漫画等艺术形式,增强长图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注意图片与文字的比例协调,避免出现文字过多或图片过于繁杂的情况。例如,在制作文化类长图新闻时,可以采用古朴典雅的色彩搭配和富有文化韵味的字体,与文化主题相呼应。

(四)互动元素融入

新媒体环境下,互动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在长图新闻创作中,可以适当融入互动元素,如设置投票、评论、分享按钮等,鼓励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通过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粘性,还能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为后续的新闻创作提供参考。例如,在报道社会热点话题时,设置相关话题投票,让受众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增加新闻的互动性和传播效果[3]

(五)技术适配与叙事逻辑优化

长图新闻创作需充分考虑不同传播平台的技术特性,实现跨终端适配。例如,在移动端传播时,需控制单屏信息密度,避免因图片过大导致加载延迟;针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可在长图首屏突出核心冲突点,提高内容被推荐的概率。同时,叙事逻辑需兼顾“线性流动”与“模块化读取”双重需求:整体遵循“引入—发展—高潮—收尾”的叙事链条,确保故事完整性;局部将复杂信息拆解为独立信息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明确的子主题、核心数据和视觉符号,方便受众跳读或回溯。例如,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可先以时间轴模块呈现事件脉络,再用对比模块展示前后变化,最后以专家解读模块深化主题,既保证叙事连贯,又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长图新闻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以强大的新闻性、突出的传播率和共享率、高度契合读者需求、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多样的表现风格,赢得了受众的青睐。通过科学合理的选题策划、精心的内容整合、精美的视觉设计以及互动元素的融入,能够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长图新闻作品。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长图新闻有望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更多创新,为新闻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受众,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孔卿 , 郑华卫 . 从中国新闻奖谈漫画长图的特点与发展 [J]. 全媒体探索 ,2024,(12):16-17.

[2] 李欣泽 . 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的视觉界面——以长图新闻为例[J]. 中国报业 ,2024,(03):129-131.

[3] 刘佳 .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长图的策划采编探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14(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