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校师范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效调查

作者

程焱 王志敏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432100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师范生质量水平、发挥立德树人阵地作用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实践的现状与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撰写了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师范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提供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443份,涵盖了不同地区、多所高校的师范专业学生。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年级分布从大一到大四均有涉及。政治面貌方面,涵盖了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及群众等多个群体。

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情况

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勤工俭学、预就业实习、社区义工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其中,参与较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卫生环保(44.3%)、文化服务(28.09%)、理论宣讲(26.71%)和社会调查(24.85%),这几种活动组织相对简单、难度不大,且能接触基层、体验社会。

2.社会实践占用时间精力等

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长在7天以内(72.51%),7-14天的占比17.12%,15-30天和30天以上的占比相对较低。这表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多为短期活动,作为学生有学业及其它事务要完成较难开展长时间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长情况 调查者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销情况

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销(吃、住、交通)在300元以下(58.18%),300-500元的占比29.26%,500元以上的占比相对较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济负担在学生承受范围内,有能力承担1000元以上开销的学生相对较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调查者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时间安排不合理(49.67%)、缺乏指导(48.23%)、与学习冲突(31.09%)和经济原因(28.57%)等。这表明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经济开销。

2、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意义

1.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占比80.64%),从反馈来看,参与社会实践确实在多个方面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

2.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国情认识

36.66%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自己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入,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

3.促进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

76.74%的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活动,43.9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升。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参与这些项目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4.提升心理素质与自信心

47.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自信得到了提升。这些经历有助于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促进职业规划与竞争力提升

29.53%的大学生表示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的职业规划与竞争力提升。

综上所述,参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国情认识、促进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提升心理素质与自信心,还能促进职业规划与竞争力提升。因此,高校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3、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教育实效上的反馈

问卷中,大学生对于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应扮演的角色有多样的认知,包括服务者、学习者、观察者等。这些角色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同时,36.66%的参与者表示,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对国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提升。这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积极作用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助推基层治理路径

1.服务社会与贡献

问卷显示,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多样,包括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在这些活动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

2.增强社会凝聚力

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与社会各界建立了联系和沟通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实践活动也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助于消除社会隔阂和偏见,增强社会凝聚力。

3.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问卷还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之间关系的看法。许多参与者认为,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效果和推动社会发展效果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教育的融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程焱,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23010902班学生,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宣讲团“乡梦启航”志愿服务队队员。

王志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23010903班学生,任学院学生会主席,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宣讲团“乡梦启航”志愿服务队队员。

指导老师:周小军,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教师。

论文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雅乐文艺辅导员工作室成果,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