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论课文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作者

杨豆平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松山小学 338000

摘要:语文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心理品质的内容,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后,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举措,以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也较大,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建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接受教育。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给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显著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

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积极心理建构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积极的心理建构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证人的健康成长。心理状态影响着个人的身体、智力、社会资源、性格养成等诸多方面。积极的心理建构有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养成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有利于个人的智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个人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进而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比如开心快乐的心理,会让个人看起来更加的有朝气、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时开心快乐的情绪能够有效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进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让个人拥有一个十分健康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又会促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更加有活力,促使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乐于与人交往,形成良好地人际关系,最后又帮助个人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这一系列的良性反应都是源于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建构。

其次,积极的心理建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众所周知,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想做好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那么学习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会选择迎难而上,越挫越勇,直到将难题逐个击破。但是心理状态不够积极的学生就会提前产生畏难情绪,即使遇到的问题并不难,也会产生自己做不了,就算是拼尽全力也无法解决的消极心态,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就会主动、迅速的选择放弃,常常无法坚持。所以积极的心理建构对于学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积极的心理建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有序发展。积极的心理建构能够实现全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够为社会的前进提供精神力量和动力。如果一个社会都是消极、负面的情绪,那么社会上就会充斥着暴力、欺压、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长此以往社会将无法取得有效的发展,社会环境会容易恶劣,人们也会对于集体生活产生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这个社会将无法正常的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社会关系的崩塌,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是巨大的毁灭性打击。比如西方国家总是出现一些社会性的暴力事件或者恐怖袭击,这些事件的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人人自危,缺乏安全感,任其发展,必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具体措施

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视频小短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官上直观地进行观察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提前搜集一些小兴安岭相关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小兴安岭的景观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兴安岭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迅速沉浸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中。

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语文老师要将语文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小小”动物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和家长一起去动物园参观,了解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如何。以此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见闻,为写作积累素材。

增强语文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因此要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心理专业知识培训,让语文教师掌握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的专业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教师就可以将心理培养的内容融入课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比如《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中传达出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祖国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文中的内容并结合心理教育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奋斗不息的精神品质。比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文中表达了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先烈们的优秀品质与心理教育的内容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结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也是符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的。

参考文献:

李梦兰.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2, 24(6):3.

吴爱霞.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启迪, 2022(25):3.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跨学科整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YLTKT2024一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