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罗燕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一小学 533400
引言
小学高年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上也更加独立和自主。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高年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因此,如何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运动兴趣,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体育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小学高年段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此时培养其运动兴趣意义重大。从身体层面看,这一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对运动需求增加。培养运动兴趣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在运动中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促进骨骼发育,提升心肺功能,有效预防肥胖、近视等常见健康问题,为拥有健康的体魄奠定坚实基础。在心理方面,运动兴趣能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学习任务的加重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而投身运动能使其忘却烦恼,放松身心。
2 当前小学高年段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
当前小学高年段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传统、单一,多围绕田径、球类等常见项目展开,且多年未有显著更新。以田径项目中的长跑为例,长期机械地绕操场跑圈,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球类教学也大多局限于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如篮球的传球、投篮,缺乏趣味性游戏或比赛环节的融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脱节。
2.2 教学方法传统且忽视个体差异
部分体育教师仍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统一示范动作,学生机械模仿,对于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同时,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或个性化指导。
2.3 评价体系单一且注重结果导向
现有的小学高年段体育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在评价方式上,多采用量化评价,如跑步的用时、跳远的距离等,缺乏对学生体育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质性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功利心理,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例如,一些学生为了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采用临时突击训练的方式,考试结束后便不再参与体育锻炼。
3 小学高年段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3.1 融合多元项目,丰富课程内容体系
小学高年段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单一的体育课程内容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应融合多元项目,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体系。除了传统的田径、球类项目,可引入轮滑、街舞、攀岩等新兴时尚且具有趣味性的运动。例如,在轮滑教学中,学生能在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同时,锻炼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如南方地区可开展龙舟、毽球等项目教学,北方地区可引入冰雪运动相关内容。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还能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程的认同感。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将体育技能训练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设计“运球接力赛”“投篮大比拼”等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情境化教学也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模拟森林探险进行障碍跑训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构建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现有的体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还要涵盖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篮球水平时,除了看投篮命中率、运球技巧等,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队友的配合情况以及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3.4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改革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新兴体育项目培训、教学法与心理学培训、运动安全知识培训等。例如,邀请专业的攀岩教练为教师进行攀岩项目培训,让教师掌握攀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段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通过课程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化、评价体系科学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等方面的改革,能够激发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论个案教育对提高小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 周建华 .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4)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 吴春天 . 求知导刊 ,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