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之路
黄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中学 514445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目标
1.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尤其应深度把握并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当国家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涉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一系列基本目标,还涉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基本要义。在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具体案例、身边实际事例及历史故事等途径,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促进他们把这些理念认同且内化,例如经过对国家发展成就以及个人责任的研讨,学生可进一步明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进一步筑牢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意识根基。
1.2 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判断能力
法治意识与道德判断能力在初中学生个人素养里是重要组成,置身于新时代教育背景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十分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熟知基本法律知识,更应采用具体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办法,带领学生懂得法治精神与道德判断的重要内涵。法律连同道德皆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也是对每位公民行为予以规范的要求,学生凭借学习法律的关键原则,得以掌握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晓得在生活的点滴中维护自身权益,防止自身做出违法的举动,教师要带领学生借助实际社会案例,思考法律和道德相互间的联系及区别,经由该过程提升其道德判断能力。
1.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属于每个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于初中阶段培养此类素质具有关键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只是做知识的传授工作,更是聚焦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依靠课程内容的编排,学生可领会自身身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知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范畴中充当的角色及责任。教师可凭借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达成,推动学生亲自参与社区及社会服务,感触并理解公民责任的关键意义。
2.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方向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2.1.1 结合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快速发展和时代不断变迁使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乃至价值取向都受到深刻影响,因此需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衔接,马上融入顺应时代潮流的热点话题与典型事例,使学生在课堂里除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能在社会现象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与评判。例如近几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改变,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网络暴力等话题慢慢成为学生的关注的核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这一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近期涌现的典型案例,支持学生搞清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防止不良网络行为对自身和他人产生伤害,此外把国家治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共同富裕等时代议题纳入教学内容也可行,从而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增强他们对责任的担当与家国情感。
2.1.2 引入法治案例,增强实践性
当处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阶段,纯粹的理论灌输往往无法让学生真正把握法律内涵与实践意义,引入生动逼真的法治案例内容,可有效填补这一漏洞,把单调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紧扣生活的真实情境,助力学生于具体案例里深化对法律原则与规则的认知。于教学当中教师可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案例,诸如校园欺凌现象、网络侵权实例、消费者维权主题、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内容,采用案例阐释、情景演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助力学生深入思索这些法律事件背后的道德责任及法律规范,该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思辨探讨掌握法律知识,更主要的是推动他们将法律原则与日常行为紧密联系起来,掌握在实际生活境遇中运用法律知识应对挑战。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 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般采用教师讲授模式,知识由学生被动接收,往往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参与度不高,为此采用互动式教学能成为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互动式教学把学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聚焦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调动学生思考与表达。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问题探讨等多样形式,引发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探讨,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不只是知识传递这项任务的承担者,而是成为积极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推动者,例如在进行法律责任相关主题内容讲解时,教师可策划“模拟法庭”活动,引导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之类的角色,以审理案件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严谨公正属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凭借社会热点问题激起讨论,勉励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意见,增进其思辨及表达能力水平,依托互动式教学手段,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去做知识接受的人,直接成为课堂的主体对象,在开展互动环节里逐渐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把握,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2.2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数字化平台等形式展现的现代技术应用,极大地开拓了教学的空间与途径,为传统课堂拓展了更多的可行机会,教师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把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呈现,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把握道德与法律概念。例如在实施公民权利与义务讲解之际,可播放体现公民在参政议政及社会公益活动状态的视频资料,直观彰显公民社会责任的具体实例,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启线上讨论、推送时事热点话题,指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分析社会问题,强化知识迁移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以开展教学内容、途径及评价体系的创新为途径,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更把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心上,增进他们的法治认知与道德判断本领,并且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并且为他们成长为有着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根基。
参考文献
[1] 冉红霞 . 三线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探究 [J]. 林区教学 , 2012, (02): 20-25.
[2] 徐开颜 . 新时代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路径——从第四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说开去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09, (02): 31-32.
[3] 陈静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创新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08, (46): 81.
[4] 李猛.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索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08, (09):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