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防水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林威威

杭州轩誉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中,防水是建筑安全的基础环节,对维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减少后期维护成本至关重要。因为建筑物本身长期暴露在外界,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如果防水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不到位,就容易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影响内部结构安全稳定,不利于人们长久使用和居住。基于此,本文探讨防水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主要包括材料选择与性能、防水实践和质量保证等相关问题,对于规避防水防渗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性能优良的施工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在施工开始之前,要求建设单位合理选择所用材料,并对其性能和强度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做好试验检测工作,全部合格才能投入使用,以此有效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还可以同时完成降本增效的目标。当然,也有部分单位在具体施工中,没有做好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管控措施,导致很多不合格材料混入其中,后期发生大面积渗漏问题,甚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做好建筑项目防水施工,优化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1材料选择考虑因素

在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时,需要对其性能和使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新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指标,为新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使用环境分析,不同区域的建筑环境和施工要求对防水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等方面有不同需求。举例来说,同一建筑中室内外对于防水要点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样的,卫生间、地下室与屋顶上层的防水要点也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防水材料;2)耐久性分析,建筑防水材料的选择必须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长时间抵御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作用,防止水分渗入到墙体内部,不断提升防水效果;3)施工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也不能盲目追求新型高端材料,需要实际考虑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和成本管理等多种问题,要综合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和使用性能较强的用于项目建设;4)可靠性和性能指标分析,选择防水材料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其可靠性和性能指标,需要查看材料耐腐蚀性能、防火、防水性能等指标相关测试报告。

2建筑防水材料的类型分析

2.1防水卷材

1)沥青防水卷材:主要利用天然沥青作为基料,最常见的是纸胎沥青油毡,虽然价格低廉,但不具备良好的耐用性。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原有沥青材料中,添加合适分量的高聚物完成改性,常见是就是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身具备良好的耐低温性和抗老化性能。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一种具有良好耐水性、耐候性和柔韧性的新型防水材料。装配式建筑中,高分子防水卷材被广泛应用于构件之间的接缝处理和防水层的铺设。可以通过使用高分子防水卷材,有效防止水分渗透,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

2.2防水涂料

1)沥青基防水涂料:主要利用沥青材料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其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可以用于普通建筑进行防水。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对基础沥青防水涂料进行改良升级,强化其综合使用性能,防渗漏性能更强。

3)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酯防水涂料等,喷涂防水材料是一种现代防水解决方案,常用于大面积且形状复杂的建筑表面。该材料可通过专业喷涂设备均匀覆盖在整个基材表面,形成无缝的防水层。喷涂材料的优势在于施工便捷、适应性强,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区域。

2.3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如硅酮密封胶、聚硫密封胶等,也在装配式建筑的节点处理和拼接缝密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密封性,能够确保构件之间的接缝处理牢固可靠,防止水分和空气渗透,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

2.4防水板材

塑料防水板:最常使用的事HDPE防水板,其优势在于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并且不容易产生裂缝,防腐性能优良,通常用于地下工程防水环节。

2)金属防水板:利用不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的稳定性金属材料如铜板、钢板等,因为自身具备高强度防水性能和耐久性,一般多用于高标准防水要求的建筑中。

2.5刚性防水材料

1)防水混凝土:有选择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良好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通过优化配置混合比、合理添加外加剂等,不断强化混凝土自身密实性和抗渗漏性,通常在地下室和卫生间等容易渗水的部位加以应用。

2)防水砂浆:通过在水泥砂浆添加适量防水添加剂,从根本上优化砂浆自身防水性,一般常见于建筑物墙面和地面位置。

2.6新型无机防水材料

新型无机防水材料材料类型相对较多,常见的主要有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无机防水涂料和片状防水材料。不同防水材料在耐久性、耐候性、抗化学腐蚀性、弹性与延展性等方面具有不同表现。在选择防水材料时,需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综合考虑相关性能特点,以确保建筑防水系统在长时间内保持有效运行。通过有效使用多种无机防水材料,打造坚固细密的防水保护层,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区域,适用于对防水要求高的关键部位。

2.7新型复合防水材料

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纤维和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FRP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防渗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加固中。新型复合防水材料充分融合有机和无机材料应用优势,转换为性能较高的防水性材料,通过添加SBS、APP等高分子材料对普通沥青基底完成改性升级,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加入FRP网格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另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抗腐蚀性能,不会受到水、酸、碱等环境因素的侵蚀。特别适合用于潮湿、腐蚀性强的环境,如海洋结构、地下设施和桥梁等。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变形特征表现出其独特的性能。当受到低负荷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变形相对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弹性行为。而在高负荷作用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够通过较小的变形提供高强度的支撑,从而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过大的挠曲或塑性变形,还能够有效抵御雨水的浸入。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策略

3.1明确材料性能指标与要求

建筑项目中选择防水材料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多种类型材料的性能指标,做到物尽其用,也是保障项目质量的重要基础。因为建筑项目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内部结构的双重影响作用,所以需要选择性能指标符合施工要求的建材。

例如,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在建筑工程中,高强度钢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还降低了工程成本,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混凝土主要特点包括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渗漏量等。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合理选择相应材料。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检测,保证其自身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3.2评估材料环保性能

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阶段就展现出了其显著的环境优势。这些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原料,大幅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相比传统建材,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主要得益于其低能耗的生产技术和对环保原料的充分利用。因此,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全面分析、评估其自身的环保性能,首选为无毒无害、天然可降解材料,能够进行回收在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有助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点对于当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背景来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3.3分析建筑整体质量改善情况

防水材料的有效选择和应用是保证建筑项目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全面利用新型防水材料,全面遏制建筑渗漏问题,进而有效带动装修和电气安装等工序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选择高品质防水材料便于施工,简单灵活,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住宅舒适稳定。

3.4评估经济性能

防水建筑材料初期投资虽高,但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其防水效果突出,防水防渗性能优越,能效比高,使用寿命长,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和维护费用。例如,在建筑项目中使用新型智能防水材料,材料采购阶段的成本会高于传统材料1.5倍以上,但是此种材料能全面提升建筑整体使用性能,还能实现自我修复,降低后续维护问题,其使用年限是传统材料的3倍,从长远角度看具备高强性价比。

4建筑防水材料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4.1严格把控材料的整体质量

根据建筑结构的防水需求和施工环境条件,合理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是保证施工效果的基础。施工前,材料本身及施工表面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全面检测材料质量、性能,合理添加改性防水剂。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定期检查防水材料的表面,查看是否有裂缝、松动、气泡等缺陷,并及时修复。同时,建立建筑防水材料认证体系,对符合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材料进行认证,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举例来说,对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选择,其厚度应该控制在3mm以内,抗拉强度不低于800N/50mm,断裂伸长率不低于40%。

4.2施工阶段质量监督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全面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防水材料监督标准,保证符合国家建设要求。严格检查入场材料,避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材料进入现场;同时,还需要全面监督施工流程与工艺,保证操作符合规范。

4.3建立材料质量检测制度

(1)材料进场检验。防水材料应经过合格认证,并在使用前实施检验,确保无过期、变质或混入杂质的情况。严格检查各层防水膜的厚度、铺设顺序,以及接口处理,特别针对重点区域如转角、管道口等,要确保施工精度。在后续覆盖前,应对防水层实施局部或整体检测,避免覆盖后出现漏水问题。(2)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相关操作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防水材料应经过合格认证,并在使用前实施检验,确保无过期、变质或混入杂质的情况。严格检查各层防水膜的厚度、铺设顺序,以及接口处理,特别针对重点区域如转角、管道口等,要确保施工精度。在后续覆盖前,应对防水层实施局部或整体检测,避免覆盖后出现漏水问题。隐蔽工程完工后,可开展淋水或闭水实验,确保无渗漏情况。(3)产品最终验收制度。测试是验证防水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淋水试验、闭水试验、红外探测等。淋水试验主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环境,检测防水层的实际防水效果。通过综合评定,出具验收合格报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防水材料在住宅工程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展现多样性和优越性,其不仅能提高住宅舒适度和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有效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需通过技术创新、完善标准、提高认知度等对策来仔细筛选材料。未来,建筑防水材料将在住宅工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应共同努力推动其研发与应用,从而充分保证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松鑫,刘海龙,李红,等.粮库建筑防水施工应用中沥青基防水材料及高分子防水材料的对比研究[J].居业,2023(11):239-241.

[2]范宇航,李孟强,郑绪安,等.房建工程施工中建筑住宅屋面防水技术分析[J].陶瓷,2023(11):170-172.

[3]李少龙.探索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7):133-135.

[4]董君,王吉动,丁亚男.建筑工程中常用防水材料检测方法运用[J].佛山陶瓷,2023,33(8):69-71.

[5]钟晓清.研究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