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教学途径研究

作者

沈孝惠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引言:地理教学的初高中衔接对学生知识深化和扩展非常重要。教育改革强调教学连贯性。2019 年鲁教版地理教材修订,既带来教育创新机遇,也挑战能力培养,旨在加强学生地理思维和实践技能。衔接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学习策略和思维模式革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激发地理学习热情,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分析

初中地理教育主要介绍地理现象,如气候分布和特性,为学生建立基础地理知识。高中阶段则深入讲解地理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学习气候时,学生要了解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和成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的影响。课程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学生需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运用地理学原理制定和执行策略。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

初中地理教学着重于运用直观教具与多媒体手段,以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特性与行政区划。高中地理教育侧重于启发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通过问题导向和案例解析等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着重于综合分析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深入理解地理原理,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问题

(一)知识脱节问题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因地理知识的断层而感到迷茫。初中地理教育侧重于现象的描述与记忆,而高中地理则要求深入理解原理与规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记忆气候类型,还强调理解其形成背后的原理。此过渡使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学习变得吃力,且困惑于如何将初中的知识与高中的课程内容相连接。知识脱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造成了显著障碍。教师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回顾初中知识,以辅助学生掌握高中内容,这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与效率。脱节现象能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失去兴趣与信心,面对挑战时感挫败,进而影响其学习动力。在探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若初中阶段的知识未能有效衔接,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方法不适应问题

在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适应学习方法的挑战。初中地理教育着重于记忆与模仿,如熟记河流名称及其流经的区域。高中地理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深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性,理解其形成机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令学生在高中阶段难以迅速适应。学生在转向新学习策略时遭遇挑战,尤其在初中阶段,既有的习惯不易转变;而进入高中,地理学习则要求更高阶的思维与分析能力。知识难度与学习量的提升给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带来了挑战。区域地理学习要求学生综合考量诸多因素,掌握并整合知识点。学生在短期内难以掌握此学习方法,常致学习效率减退及成绩下降。部分学生未能获得恰当的学习方法指引,难以有效调整,这显著增强了他们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学习适应难度。

三、构建初高中地理教育衔接途径

(一)阐述学科关键属性与重要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特质。地理学科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诸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初中地理学习阶段,学生已初探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奥秘,涵盖世界气候与世界人口等基础课题。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整合知识,全面考量自然、经济、社会等多元因素,深入分析地理现象与问题。在探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际,学生应全面考量自然环境、经济活动与社会文化背景,以提出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发展策略。

地理学聚焦区域特性,探究地球表面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差异。初中生专注于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信息,而高中生则深入剖析各区域的独特地理特征与发展挑战。分析中国之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以探讨其区域发展之利弊。地理学科强调实践性,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明确要求。初中生初探实践,借由地理考察与实验,高中生则深化理解,通过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深入工业企业,探究区位选择,以提升实践技能。

(二)研究学习情况与教材变化

高中地理教师应运用问卷、讨论与访谈手段,评估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策略。问卷精确捕捉核心概念,而对话与访谈深入揭示学生知识现状与学习需求。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着重强化学生薄弱环节的教学,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展。若学生在地形地貌的理解上显现出不足,教师应适时安排复习课程,借助图片与视频等直观工具强化知识记忆,紧密联系高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充分掌握相关概念与原理。

比较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异同对教学连贯性至关重要。初中教材主要介绍地理现象和基础知识,目的是激发兴趣和初步思考。相比之下,高中教材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培养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熟悉教材结构,明确高中教学目标,并识别与初中的衔接点。在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初中知识,深入讲解地球圈层结构,加深理解。初中教材侧重基础知识,而高中教材要求深入分析。教师需比较初高中教材,明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帮助他们平稳过渡。

结论

实现地理教学衔接需教师合作与学生协作。初中地理教育注重空间认知与环境理解,培养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高中教师应掌握学生初中基础与教材变化,设计策略确保知识衔接,提升学习效果。强化教师合作与交流,研究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地理素养人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罗俊鹏 .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24):22-24.

[2] 荣浩洁 .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