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李玲喜
福建省南安市淗江中学 福建南安 362343
引言: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导向,其要求就是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除了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任以外,还需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融入在整个教学中。而科学思维作为理性认知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能力,正是核心素养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况来看,在具体教学中只是由教师机械式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起来不仅较为枯燥,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通过和历史以及地理、生物、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相融合,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观点转化为具象的现实情境,并在跨学科探究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原则
(一)科学思维靶向聚焦原则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中,要遵循科学思维靶向聚焦原则。也就是按照教材主题特性,精准的对每节课的“核心思维靶点”合理的明确,避免思维培养分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学习新天地”单元中“成长中的我”这一模块时,主题是“正确认识学习”,需要靶向对学生辩证思维进行培养,跨学科整合心理学“学习动力、生物学”大脑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对“学习苦与乐”进行引导分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科学靶向聚焦原则需要精准把握以下两个要点,一是精准跨学科内容载体。在这方面要注意对跨学科素材的选择,所选择的素材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应相契合,能自然承载科学思维方法。二是设计靶向性教学活动。注意所设计的活动要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宪法原则”教学中,可和历史学科融合,跨接历史学科“法治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时期法律条文进行比较,对法治演进逻辑进行梳理,论证宪法原则的合理性。在学科融合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二)协同整合原则
协同整合原则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需要教师遵循的原则。其核心意义在于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主,打破各个学科知识壁垒,如语文、地理、心理学等,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科学思维培养需求相结合,形成教学合力,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能真正的向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系统思维的靶向培育服务。
教师在遵循协同整合原则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应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锚定教材主题,所有跨学科要素的开展主要围绕着人教版单元核心观点开展。二是突出思维靶向,有效的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整合,合理对服务于辩证、逻辑、系统思维中的某一目标服务。三是适配学生认知,新人教版教材呈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梯度,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期间,需要简化专业知识,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相符。这样才能让协同整合成为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实践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定跨学科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教师利用跨学科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具体在培养的前期,需要教师根据教材中蕴含着的跨学科素材,合理设置跨学科教学目标[1]。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设定,
一是知识整合目标,需要根据新人教版教材内容,搭建学科的联系。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敬畏生命》这部分知识时,可和生物学科相融合,联系这一学科“生物进化”知识,让学生对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正确的理解。也可和历史学科中的“人类文明传承”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多维度认识生命价值,为科学思维提供重要的知识支撑 [2]。
二是能力培养目标,聚焦科学思维重要能力。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例,教师在具体教学的期间,可和数学学科相融合,引入该学科的“数学统计”方法知识,让学生分析数据规律,以实现对学生归纳和演绎能力的培养。引入物理学科“平衡原理”,类比公平正义的动态平衡特性,锻炼学生类比推理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探究平台。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网络改变世界》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利用数字资源库有效的对多学科素材进行整合,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网络架构原理动画,帮助学生对网络传播机制正确的理解 [3]。和社会学“网络舆情案例”数据库相衔接,引导学生在分析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时运用数据图表。同时,嵌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网络道德规范”微课,并在跨学科探究中,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链条。除此之外,发挥在线协作平台的优势,运用该平台让小组同学进行“网络文明倡议”创作,并转化多学科知识,将其转化为实践成果,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和思维应用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的明确教学目标,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实现核心素养和思维培养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红梅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J]. 教师 ,2025,(08):101-103.
[2] 樊人桃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J].文理导航 ( 中旬 ),2025,(02):76-78.
[3] 蔡孝娟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跨学科主题教学 [J]. 天津教育 ,2024,(33):55-57.
本文系 2024 年泉州市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QJYKT2024-347《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