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化与示范推广

作者

张世军

汉滨区沈坝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9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对于提高玉米单产、提升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及示范推广进行探讨。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化

1.1 品种选择优化

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基础 [1]。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制度等因素。对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的地区,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而在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灾害频发的地区,则应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此外,要选择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品种,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在播种前,还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病粒、残粒和杂质,以保证苗齐、苗壮。同时,可采用种子包衣技术,为种子提供一层保护膜,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1.2 播种管理优化

1.2.1播种时间确定

合理的播种时间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当土壤 5-10 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在 10-12℃时,即可进行春玉米播种。夏玉米则应抢时早播,以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

1.2.2 播种方式选择

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操作简单、省工省力,但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育苗移栽则可提前播种,延长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2.3 种植密度控制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玉米的群体结构和通风透光条件。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的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一些,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则应相对小一些。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玉米的产量。

1.3 田间管理优化

1.3.1施肥管理

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2]。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生长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为玉米生长提供长效的养分供应。追肥则应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进行,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及时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注意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此外,还可根据土壤情况和玉米生长状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如锌、硼等,以增强玉米的抗逆性和品质。

1.3.2 水分管理

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和排水。在干旱季节,要保证玉米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因缺水导致生长受阻;而在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玉米根系因缺氧而腐烂。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结合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

1.3.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在玉米生长期间,应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一般在玉米苗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以 3-5 厘米为宜;拔节期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可适当加深至 10-15 厘米;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中耕,同时结合培土,防止玉米倒伏。此外,还可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除草。但要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和方法,避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1.4 病虫害防治优化

1.4.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通过合理轮作、深耕翻土、清洁田园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强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实行玉米与大豆、花生等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根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1.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诱捕和杀灭病虫害。可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捕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对于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还可采用人工摘除虫叶、虫穗等方法进行防治。

1.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可在田间释放赤眼蜂、草蛉等天敌昆虫,控制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发生。同时,还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玉米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1.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采取的应急措施。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施药时,要注意施药时间和方法,确保防治效果。同时,要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1 建立示范基地

建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是推广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3]。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示范基地,按照优化后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在示范基地设置明显的标识牌,详细介绍栽培技术要点和示范效果,吸引周边农户前来参观学习。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让农户直观地看到新技术的优势和效果,增强农户对新技术的信心和接受度。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作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平台,开展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为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2.2 开展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户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举办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向农户传授优化后的栽培技术。培训内容应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术。同时,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 加强宣传推广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效果。制作宣传资料,如宣传册、光盘等,发放给农户,让农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科技下乡等活动,扩大新技术的影响力。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良好的推广氛围。

3 结束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与示范推广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的优化,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高产、稳产。同时,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宣传推广等示范推广途径,能够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同时,要加强示范推广工作,提高新技术的覆盖率和应用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齐向娟 .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J]. 种子科技 ,2023,41(24):115-117.

[2] 于兰 . 玉米施肥技术 [J]. 种子科技 ,2023,41(24):43-45.

[3] 齐 爱 英 . 玉 米 种 植 新 技 术 及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 [J]. 种 子 科技 ,2023,41(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