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
黄耿强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主要集中在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策略。本文深入探讨了核电站大修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风险,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风险评估手段。针对这些潜在风险,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策略,目的是增强核电站大修期间的整体安全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运作。
关键词:核电站;大修;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策略
引言
在核电站大修期间,由于涉及众多复杂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的集中配置等多重因素,这使得整个维修过程中都潜藏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核电站大修期间,对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精确的评估,并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来制定既科学又高效的管理方案尤其关键。
一、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安全风险分析
1.设备故障风险
在大修期间,核电站内的各种设备将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步骤,包括启停、拆检、更换、试验和再鉴定,这极大地增加了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例如,在搬运重型部件的过程中,起重设备可能会因为不适当的操作或设备老化而出现故障,这可能会导致部件的坠落或碰撞,从而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另外,如果临时维修的设备和工具的质量不达标或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这不仅会影响维修工作的进度,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启动大规模的设备维护工作之前,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它们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并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人因失误风险
当大修期间,核电站的员工人数非常庞大,这使得员工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变得尤为关键。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工作强度的增加和个人技能的不均衡,人因失误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如果操作失误、遗漏或违反了安全条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由人因失误导致的潜在危险,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变得尤其关键,这将使他们对工作流程和安全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通过构建高效的沟通与协调体系,能够提升团队协作的效能,并降低由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发生率。
3.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
在进行大修时,需要对核电站内部放射性设备进行检修或者放射性物料进行处理,这无疑提高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性。例如,在替换燃料组件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或防护措施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露到环境中,从而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类风险,需要对操作区域采取严格的管理手段,并执行严格的辐射防护措施和剂量监测措施。
二、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采用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分析方法,目的是识别系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模式,并评估这些故障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识别出潜在的预防措施。当核电站大修期间,FMEA具有识别各种潜在故障模式的能力,包括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等,并能对这些故障可能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借助FMEA技术的应用,能够识别高风险区域,并根据这些识别出的结果来设计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响应计划,旨在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后续影响。
2.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基于概率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事件进展的逻辑模型,来评估某一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核电站大修期间,ETA技术被应用于研究大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故障传播途径,以及这些故障是如何引发严重事故的。利用ETA技术,识别关键风险要素,并能对这些要素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深入的评估。此外,ETA技术同样适用于评定预防措施的成效,以及评估各种干预手段对事故进展的作用。
3.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它依赖于多个标准,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从而评估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核电站大修期间,AHP技术用于评估各种关键的安全风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整个核电站的安全状况的。借助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系统性地探究各种风险元素间相互作用,准确地识别出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AHP技术不仅助力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也确保了关键的风险元素得到了恰当的管理与监控。
三、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1.加强人员培训
大修期间核电站的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应急响应能力。因此,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是确保工作安全性的核心策略之一。这涵盖了定时举行职业安全培训、应急模拟演练,以及为大修特定工作提供的技能培训。通过有组织的培训课程,员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设备的操作标准,并对大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相应的应对策略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还需对员工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在高压环境中能够保持冷静,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2.优化维修流程
为了在核电站大修期间降低安全风险,优化维修流程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对维修任务进行周密的规划,确保将高风险的维修工作置于首位,并致力于减少不同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借助先进的维修工具和技术,不仅提升了维修工作的效率,还减少了维修所需的时间,并缩短了工作人员在高风险环境下暴露的时间。同时,明确维修逻辑与工期窗口,这样可以实时追踪维修工作的进展,并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从而减少因延误和混乱可能产生的隐患。
3.实施严格的安全监控
核电站大修期间执行严格的安全审查手段变得尤其关键。这涉及到安装高度灵敏的安全检测仪器,并对关键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同时,建立全方位的安全巡查机制,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维修现场进行仔细的检查,以确保能够及时识别并纠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构建安全管理系统,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记录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安全信息,迅速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核电站大修期间建立高效且全方位的应急响应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包括制定全面的应急响应方案,明确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各级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职责和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同时,构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取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此外,定期组织应急模拟演练,提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团队合作能力,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且高效地做出反应。
结语
核电站大修期间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精确的评估和适当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核电站能够稳定和安全地运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我们相信核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海虎赵中毫杨哲.基于核电站大修实践的安全管控分析[J].广西电业, 2022(7):34-38.
[2]姜晓.核电站大修期间核安全监督管理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12):00018-00018.
[3]王俊鹏等. "一种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停堆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CN202110726105.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