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贺娟 陈昌
广州新华学院体育系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全方位彰显出体育所蕴含的多元功能与价值,能够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注入磅礴动力。民族传统体育在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其价值集中体现在诸多维度:有力驱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积极促进乡村社会持续进步,深度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充分激发乡村文化崭新活力,大力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昌盛,以及切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金利赛龙舟的发展实践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乡村振兴;龙舟竞渡;价值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解决“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核心关键位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精心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且极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清晰且明确地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有力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维度的振兴。乡村振兴乃是一项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综合性宏大工程,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体育工作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在推动乡村产业走向繁荣兴旺、促进生态环境实现宜居宜人、提升乡风文明程度至新高度、落实有效治理举措以保障乡村有序发展、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足安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剖析
2.1 经济建设维度的价值
从经济视角深入探究,体育能够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全新活力。借助民俗文化节这一重要载体,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带动当地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协同共进、蓬勃发展,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进而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与此同时,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持续完善,能够显著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外部投资涌入,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助力。
2.1.1 民族传统体育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产业兴旺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根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潜能。例如,以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精心塑造具有地域特色与品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肇庆金利赛龙舟这一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其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乡村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风貌,还凭借自身魅力吸引了海量游客前来观赛,极大地促进了乡村餐饮、住宿以及农产品销售等行业的繁荣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切实达成了产业对乡村振兴以及人才振兴的强大推动效能。
2.1.2 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乡村青年通过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可以培养其竞争合作意识、责任感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在未来为乡村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促进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其身体素质状况,使其以更为良好的状态全身心投入乡村生产生活。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能够极大地强化乡村居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增强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有力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2.1.3 助力文旅体融合发展
旅游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深度有机融合,无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积极开展传统体育竞赛、精心举办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旅游与民俗传统体育紧密关联、深度融合,能够成功拓展更为广阔的旅游消费空间。传统体育赛事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驻,为乡村带来了充沛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这种强大的集聚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显著增加了民众的经济收入,有力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交融。
2.2 文化构建维度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深度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极大地激发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文化自信,显著加深外界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力增进乡村内部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切实强化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精神根基。
2.2.1 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龙舟竞渡作为一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完整传承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又巧妙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从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集生活化、节日化和竞技化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肇庆金利镇龙舟赛从最初村民自发组织的乡村龙舟赛,逐步发展演变为由政府主导组织的正规龙舟公开赛,从地方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成功转型为全民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从单纯的体育活动逐步向体育产业迈进。这一动态演进过程,正是合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赋予龙舟赛全新文化内涵的生动实践体现。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的龙舟赛事,成功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有利于大幅提升人们对金利龙舟文化的关注程度,有力推动体育活动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进而为打造体育强省、体育强国贡献独特的民族智慧。
2.2.2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多样化且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显著特征,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肇庆金利镇的“赛龙舟”作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最初村民自发组建“好邻居”龙舟队并发起邀请赛、邻居赛,逐步发展壮大为如今的省赛、国际赛,该赛事已成功打造成为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龙舟赛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龙舟技艺的优质平台,还通过“龙舟1+N”的创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比赛场次众多、参赛人数庞大,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还有效拉动了地方消费,成功探索出一条以龙舟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新路径,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体育多元化发展、文体旅深度融合,有力助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切实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
2.3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活动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以及乡愁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能够显著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各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并塑造了民族文化意识。龙舟运动在开展与推广过程中,不仅完整传承和弘扬了这种共同的民族文化意识,还进一步强化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民族认同价值。龙舟运动不仅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还保留了浓厚的民俗韵味,为村民们留存了共同的乡土记忆。龙舟赛的举办极大地强化了各村民之间的联系,显著加深了村民对龙舟文化的情感认同。龙舟赛所弘扬的团结协作、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同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共同精神价值,传承与弘扬这些民族共有的精神内涵,本质上就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金利赛龙舟助力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
3.1 金利镇的文化标识——金利赛龙舟
金利镇是广东省较早开展民间赛龙舟活动的区域之一,河道纵横交错的金利镇堪称全国闻名的“龙舟之乡”,先后荣获“广东省传统龙舟特色镇”“中国传统龙舟名镇”等荣誉称号。赛龙舟是当地极具重要性的传统活动,龙舟竞渡早已成为金利镇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民间流传着“广州赏花市,金利观龙舟”的美誉。龙舟竞渡作为广为人知的民俗体育活动,同时也拥有广泛群众参与基础。金利龙舟竞渡先后入选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赛事、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等。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暨高要区金利龙舟大赛、2023年中国·肇庆(金利)传统龙舟大赛暨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第二届中国·肇庆(高要金利)传统龙舟大赛暨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等赛事。金利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一场体育赛事,更涵养了金利人的乡土情怀和精神力量,升华为“同舟共济、团结拼搏、破浪前行、勇立潮头”的高要“赛龙舟” 精神,其在助力肇庆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3.2 金利龙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政府围绕龙舟竞渡精心谋划并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有效激活并盘活了金利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龙舟制造、龙舟旅游、龙舟文化三个关键维度。
3.2.1 以龙舟制造为根基,培育地方经济强镇
金利镇作为龙舟产业的集聚核心区域,每年生产用于各类比赛的龙舟数量多达300余条,凭借其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和发达的制造业声名远扬。金利镇内分布着众多规模各异的龙舟制造厂。202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39.1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48%,全口径税收突破10亿元(达到10.03亿元),同比增长 37.86%,成功跻身全国千强镇500强之列,并作为全市唯一镇街入选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镇(排名第81位)[4]。2024年,金利镇在赛迪榜镇域经济排名中攀升至全国第382位,稳固占据肇庆“第一大镇”的地位。
3.2.2 以龙舟旅游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旺镇
2023年金利镇成功举办了中国·肇庆(金利)传统龙舟大赛暨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前往现场观赛,并荣获“中国传统龙舟名镇”这一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一高规格竞技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还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入驻。2023年首届金利五金国际博览会和五金建博会成功举办,实现了多年来在“家门口”举办展会的美好愿景,180家本地五金企业联合展示自身实力,金利五金国际博览会入选《2024 年“粤贸全国”活动目录》。在龙舟旅游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金利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优化与完善,诸如江滨堤路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广昆高速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五星级道玺·温德姆酒店开工建设、君御海岸滨江公园项目有序开展、智慧停车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金利龙舟博物馆、金利龙舟广场相继投入运营。依托智慧停车项目的大数据平台,加强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和交通疏导工作,探索出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金利镇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
3.2.3 以龙舟文化为引领,塑造历史文化名镇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具备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基本功效,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龙舟文化作为龙舟运动的核心灵魂[3],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龙舟运动充分彰显了民族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金利镇可深度挖掘金利龙舟文化内涵,在主要路段广告牌融入龙舟元素进行规范美化,设计具有龙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等。金利龙舟博物馆的对外开放,向社会全面展示了金利龙舟文化和历史,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龙舟文化的全新窗口,有助于擦亮“中国传统龙舟名镇”这一地方名片,深化乡镇文化建设内涵。
参考文献
[1]崔文学,刘健.乡村体育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方面的作用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24(01):145-146.
[2]张文颖,廖恒.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C] .2024第二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4:2161-2164.
[3]刘如,方倩倩.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1):68-76.
[4]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人民政府.2024年金利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金利镇人民政府,2024.
①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视角下肇庆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2WQNCX091);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经验、机理及育人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GD23XTY26)。
作者简介:贺娟(1988.11- ),女,汉族,湖南茶陵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陈昌(1987-),男,汉族,湖南湘阴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