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

作者

陈子玫

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510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从重要性、问题和对策三个维度,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进行整合的实践路径。文章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目前仍存在整合不够、资源碎片化严重等问题。为此,教师应树立整合意识,开发丰富多样的活动资源,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多学科活动;资源整合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材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上第7课《我是独一无二的》,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独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也为发展个性特长奠定了基础。若将此内容与语文的记叙文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我”的视角讲述成长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成效,取决于各类课程与德育相结合的情况[1]。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上第5课《我助人,我快乐》,鼓励学生热心助人、乐于奉献。这一内容可以与数学的统计与概率相结合,引导学生调查、统计班级成员的助人行为,感受互帮互助的快乐。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内化了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上的诸多活动,都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比如,第13课《学会健康的沟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意识有待加强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部分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整合意识和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割裂开来,难以发挥综合育人效果[2]。

(二)活动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虽然都强调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资源碎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一些学校重心理健康课,而忽视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很少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合作。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

从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上来看,虽然每一课都设计了“心理游戏”“心理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但总体而言,活动内容仍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部分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育人实效,导致活动流于表面。

三、基于核心素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树立整合意识,强化顶层设计

学校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整合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一方面,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整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另一方面,教务处、德育处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为整合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保障。同时,学校要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广泛吸收家长、社区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组织第12课《体育活动益处多》教学时,可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担任体育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丰富活动资源,创新活动形式

学校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元的活动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微课、慕课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虚拟仿真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心理健康知识。比如,在组织第2课《带着问号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组织第14课《相信自己》教学时,可以利用“心灵照相机”等软件工具,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的进步。

(三)深化教研协作,促进学科融合

学校要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加强心理健康教研员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教研员的沟通合作,促进学科整合。要鼓励教师成立跨学科教学共同体,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联合教研和集体备课。各学科教师要树立大局意识,主动将学科知识和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教学资源的“盘活”和最大化利用。比如,在组织第15课《兴趣是动力之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编程工具设计问卷,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加深对个性发展的认识。在促进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驾驭整合的意识和能力,打造一支善于整合、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结语: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活动资源进行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需要学校树立整体育人理念,科学制定整合方案;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体验;需要家庭、社区的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于晓.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J].天津教育,2024(23):107-109.

[2]石小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J].世界儿童,2024(11):0174-0176.

本文系2023年度广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活动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zxy_yb_70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