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作者

刘怡琳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摘要:本文以“双减”为背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载体,立足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设计,改进课堂作业设计的理念,旨在为低年级数学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作业质量提供参考,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代替大量的机械重复性的课堂练习,追求有精度、有深度的课堂作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落实好“双减”也需做好教育管理“加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课堂作业 :优化设计

前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更专注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业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往往存在题量过多、难度不适、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

受传统作业观的影响,多数教师对课堂作业的布置: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功能、重结果轻过程,未能充分发挥课堂作业的积极功能。教师仅靠教材中的练习,达不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高水平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当前的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还存在维持旧模式的问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面临着新的要求。

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征,优化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的功能及现状分析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功能

1.巩固功能

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练习,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和运用,不断积累数学经验,达到系统地掌握、巩固知识的目的。

2.育人功能

通过各种作业形式可以发挥每位同学的长处,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笔头作业,而是打破这种单一的形式,用更多形式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2]。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过程中,锻炼意志力,培养自律、时间管理等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维、解题能力。

3.反馈功能

课堂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观察不同水平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做题习惯,及时查漏补缺,精准分析学情,从而改进课堂作业的内容和质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落实因材施教。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现状分析

1.照搬教材练习,重数量轻质量

“双减”背景下,仍存在“传统作业观”,多数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过度依赖教材照搬教材中的练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改编或拓展,学生完成大量机械而重复的解题练习,学生解题兴趣降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中,往往脱离实际生活,未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影响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2.忽视学生水平差异,重形式轻功能

低年级的学生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完成课堂作业时,不仅会出现个体间完成时间差异大,还会出现个体或群体在某题上的错误。

目前仍存在多数低年级数学教师考虑课堂作业时间的预留情况不足,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对作业“一刀切”,仅着眼解题训练,没有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情感态度与能力,未能充分发挥课堂作业的积极功能。

3.错因分析不够深入,重结果轻过程

课堂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课堂作业中的错题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差异和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目前仍有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率,对于正确率较低的题目“一讲而过”,未能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课堂作业中所暴露的做题思维和做题习惯,教师没有深入反思学生课堂作业的质量反馈,及时调整下一堂课的教学策略。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意义

双减的核心目标是减负增效。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中,作业目标应体现核心素养目标,作业过程应体现减负增效。

1.理论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形式。

2.实践意义

其一,实现课堂作业的实用性。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注重作业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其二,实现课堂作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避免课堂作业一刀切设计,在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的题量和难度上,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学生获得良好的解题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三,实现课堂作业的趣味性和育人导向功能。注重引入游戏元素,深入挖掘教材练习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解题活力,回归快乐的学习状态。此外,优化作业设计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诊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排。通过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实现作业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以课标为依据,立足新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融入生活素材和情境创设,强化育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中,需要研读教材,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标准,科学制定课堂作业目标及总量,根据现有教材练习进行适当的改编或补充,注重作业少而精,提升课堂作业质量,在关注技能的同时,渗透数学素养,实现作业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作业形式多样性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但专注时间不够长。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应注重课堂作业的多样性,采用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结合的形式,善于应用爱种子模式,通过个别探究和协作建构中的作业环节,提高学生参与性、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作业的优化中,可结合不同的题型,减少重复练习。如认一认、数一数、找一找、说一说等类型的表达式作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解题体验,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合理利用学生学具,如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七巧板等直观材料,多设计“拼一拼”“连一连” “画一画”“搭一搭”等类型的操作作业,培养学生数感、模型意识。通过与各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3]。

(三)实施分层设计,体现课堂作业梯度

一年级数学课程从内容上主要为新授课和练习课,因此,学生们面临着两种不同的作业量和难度。第一种是针对新授课的巩固练习,通常需要用15分钟完成。第二种是针对练习课的巩固和拓展,通常需要25分钟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的书面作业的设计上应合理分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体现梯度性,采用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基础题和提升题的题量适中,满足基础薄弱的学生的需求,增强其解题自信;拓展题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或融入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激发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作业的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4]。

(四)引入多种元素,增强课堂作业情感

1.渗透优秀文化,强化育人导向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新情感。教师可从学生身心特点及学科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利用情感教育来升华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进一步认知数学的魅力[5]。

目前许多的数学课堂作业内容都是以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主,很少有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作业。

在课堂作业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应成为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如创设端午节的作业情境,融入名人屈原、龙舟、粽子等元素;如创设贺中秋的作业情境,融入嫦娥、玉兔、月饼等元素;如创设“庆祝建国75周年”的校庆情境,融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教育素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游戏》主题活动的增设,体现了新课标对数学与生活融合的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数学家华罗庚对此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命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因此,课堂作业应融入具体生活情景,并贯穿教学内容全过程,将数学作业故事化,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的思维积累经验,体现课堂数学学科的亲和力和课堂作业的实用性。

3.加入游戏元素,增添课堂作业的趣味性

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具有显著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课堂作业环节,创设生动的游戏情景,可将多种形式的题目或易错题融入游戏环节,如寻找宝藏、乐于助人、趣味迷宫、闯关挑战等等。教师还可灵活运用希沃白板中丰富的游戏资源,如个人挑战、同桌挑战、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体会在玩中学的乐趣,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结语

“双减”背景下,教师对课堂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对开展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改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意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课堂作业内容进行精心编排或补充,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堂作业的质量,发挥作业的积极功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和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升数学核心素养[6]。

参考文献

1.孔凡霞.“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四实验小学东校区;,2024:2.

2.苏杰锋.“双减”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华人时刊(校长),2023,(06):59-61.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4.吴玲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25):44-46.

5.杨吴安.“双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实途径[J].亚太教育,2024,(06):56-58.

6.吕艳玲.“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3):66-69.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萌芽课题《“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411075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