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视野的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王佳宁
沈阳建筑大学110168
摘要:本文基于国际视野,对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展开比较研究,阐述了中美两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的发展背景,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了两者教育体系的差异,并探讨了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提升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视野;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比较
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情报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美国作为图书情报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通过比较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可以发现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发展背景
1.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发展背景
美国的图书情报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情报硕士教育逐渐兴起,美国拥有众多知名的图书情报学院,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研究生院等,这些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美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动图书情报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中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发展背景
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图书情报人才,然而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在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差异分析
1.培养目标差异
美国的图书情报硕士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应具备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其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在图书馆等传统信息机构工作,还能在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图书情报硕士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对图书情报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掌握,虽然也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2.课程设置差异
美国图书情报硕士课程设置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除了核心课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涵盖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知识管理、数字人文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美国高校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固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图书馆学基础、情报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且跨学科课程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虽然也有所安排,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3.教学方法差异
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学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教学等,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美国高校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不足等。
三、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明确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在当下的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将重心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在信息时代图书情报领域所涉及的工作场景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是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与检索等技能,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信息,知识服务能力则强调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并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可或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学生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推动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关键,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而国际视野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国际前沿动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通过明确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图书馆等传统信息机构的工作,还能在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融合
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我国图书情报硕士课程设置亟待优化,应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需求,同时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课程中,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例如数据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管理学课程能提升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此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不容忽视,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项目教学则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在线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混合式教学则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图书情报硕士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结论
通过对中美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国在教育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图书情报硕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图书情报人才,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龚凯乐,谢娟,成颖,等.期刊论文引文国际化研究——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为例[J].情报学报, 2018, 37(2):10.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8.02.004.
[2] 刘璇,刘畅."双一流"战略视野下来华留学研究生学科服务探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20,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