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规律分析

作者

梁新建

双峰县自然资源局 湖南 娄底 417700

摘要:矿业城市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和发展的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矿业城市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大量的矿产资源,有力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矿业城市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其利用方式和演变过程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轨迹和面临的问题。矿业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土地利用演变具有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研究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规律,对于揭示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策略,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业对城市土地造成的影响

土地形态破坏

矿业开采,尤其是地下开采,可能会对城市土地的原有形态造成严重破坏。在煤炭、金属矿等地下开采的过程中,随着矿产资源的产出,地下将会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上方的土体失去支撑,很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质灾害。例如,在一些煤矿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城市地表高低起伏,原本平整的农田、道路和建筑用地也因此支离破碎。经过统计,在一些矿业城市当中,由于塌陷造成的土地变形面积动辄达到数平方公里。这不仅破坏了土地的完整性,也导致地面塌陷进一步发展[1]。

土地利用结构改变

矿业的发展转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为了满足矿业开采与产业的需求,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矿山开采设施、选矿厂、尾矿库等。原本农业用地、生态用地被占用,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也开始增加。以矿业城市为例,在当地矿业发展的高峰期,矿业相关用地占城市总用地比例超过30%。同时,由于矿业经济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城市土地资源向矿业及相关产业倾斜,商业、居住等其他功能用地的发展因此受到限制和影响。随着矿业的发展,人口也将会不断地向矿业区域聚集,进一步推动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失衡。

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尾矿的废弃物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也会释放出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土壤。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因此下降,导致土壤的肥力随之下降,植被在这一过程中难以顺利生长。除此之外,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并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可能会渗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环境,进而影响周边土地的生态环境。同时,矿业活动产生的粉尘也会堆积在土地表面,严重破坏植被,降低土地生态服务功能[2]。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

空间分布变化

早期,土地利用将会围绕矿区开展,采矿区与配套工业用地集中在矿产资源储备资源,呈现出明确的点状与带状分布模式。随着矿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进一步满足运输、仓储等方面的需求,交通用地正在不断地扩张,将矿区与城市的其他区域连接在一起。

时间阶段性演变

在矿山开发的初期,土地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以及开采工作,工业用地在这一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城市规模相对比较小,因此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较为简单。随着矿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用地需求开始快速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也开始逐渐走向多样化。此时,工业用地进一步扩张,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开始越发完善。当矿业发展到后期,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业相关工业用地也开始闲置,土地利用必须在这一过程中走向转型。一些工业用地在这一过程中被改造成为新兴产业以及生态用地,城市开始关注土地的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进入土地利用与结构优化的重要阶段[3]。

功能类型转变

起初,土地主要用于矿业生产工作,功能相对单一。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土地功能走向多元化,一方面,工业用地功能开始走向细化,除了矿业开采与加工处理之外,也因此衍生出对应的配套产业用地,例如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另一方面,城市当中居住用地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与发展,从简单的矿业企业职工宿舍转变成为现代化的住宅小区,配套的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也开始走向完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以及塑造城市形象的需求,城市当中的生态用地、休闲娱乐用地面积随之增加。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规律分析

土地利用受矿业生命周期影响规律

在勘探初期,土地利用集中于少量探矿活动区域,大多数为临时性用地模式,对土地影响比较小。进入开采期之后,矿山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大量的土地被用于矿山建设当中,例如选矿厂、尾矿库等。随着工业用地急剧扩张,城市围绕矿业发展,居住以及基础设施用地也随之增加,进而有效满足矿工与家属的需求。

土地利用的集聚与扩散规律

初期,由于矿业开采的需求,土地利用在矿区及周边逐渐聚集,形成矿业生产为核心的区域,工业、居住用地针对矿区开展布局,方便生产组织和人员管理。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业集聚效应将会吸引更多的产业与人口,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进一步聚集。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资源相对有限、环境压力等因素,城市开始逐渐向外扩散。全新的工业园区、住宅区等城市周边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始向周边延伸,带动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

土地利用的生态演变规律

矿业开采的过程中,针对土地生态环境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与影响,例如露天环境下开采可能会导致植被因此遭受破坏,面临水土流失,尾矿堆放则会污染土壤以及地下水,地下开采则是会带来地面塌陷等问题。随着矿业的发展,城市生态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生态系统受损。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以及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土地利用开始关注生态修复工作,废弃矿山逐渐被治理,通过覆土绿化、土地复垦等措施,可以将部分矿业用地恢复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作为一个复杂并且动态化的基本过程,将会反映矿业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站在演变特征的角度上来说,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从围绕矿区的集中布局开始走向外圈层式进行拓展,在时间上呈现出更加明显的阶段性演变。未来必须深入理解特征以及发展规律,针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优化,促进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达成经济、社会、生态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董伦,叶欣.基于地形梯度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分析——以鸡西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13):55-58+120.

[2]闫彩虹.自然安全格局视角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析——以高平市为例[J].华北自然资源,2023,(01):118-121.

[3]王亚楠,叶长盛.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模拟——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2,24(06):137-150.

[4]周俊哲,陈勇,周皓,曾向阳,徐阳,刘艳中,冯博,王巧稚.矿业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研究——一种双层复杂网络分析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817-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