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
边兴邦
河南姚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现代火电机组的热控保护系统已发展为集检测、控制、保护于一体的智能化体系。装置内部精密元件的性能劣化可能引发误动或拒动,造成严重后果。建立预防性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缺陷,对预防机组非停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以下对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
引言
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是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发电设备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随着自动化技术发展,热控保护装置日趋复杂,对检修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规范的维护策略是确保装置长期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1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检修工作的主要目标
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检修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设备可靠性保障体系。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检修工作必须确保保护装置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准确、及时地执行预设保护逻辑,杜绝误动和拒动现象的发生。通过定期检测和校准,维持测量元件的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保证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的采集准确性。对控制回路进行系统性测试,验证从信号采集到执行机构动作的全流程响应特性,确保保护连锁功能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深入分析历史故障数据,针对易损部件实施预防性更换,延长装置整体使用寿命。在检修过程中同步开展设备性能评估,识别潜在老化趋势和性能劣化征兆,为后续技术改造提供决策依据。建立标准化的检修作业流程,规范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提升检修工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注重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智能保护装置的维护要点。通过建立完善的检修档案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可追溯性。最终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将检修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设备可靠性提升的持续改进动力,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构筑坚实防线。
2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具体检修方法
2.1传感器故障的排查与修复
热控保护装置传感器故障排查应采用分级诊断策略。对于温度传感器,需检查热电偶补偿导线连接状态,使用标准信号源模拟输入信号验证变送器转换精度。压力传感器故障诊断重点检查导压管堵塞和泄漏情况,通过对比工艺系统参数判断测量偏差。流量测量装置需检查节流件磨损程度和差压变送器零点漂移情况。信号回路排查包括绝缘测试、接地检查及屏蔽效果评估。针对智能变送器,需通过专用通讯工具读取设备自诊断信息,分析内部模块工作状态。传感器修复工作应遵循原厂技术规范,更换部件后必须重新校准并施加封印。对于频繁出现漂移的传感器,应改进安装方式或升级防护等级。建立传感器健康状态评分体系,将历史故障记录、校准数据变化趋势等纳入评估指标,实现预测性维护。
2.2执行器性能的检测与调试
执行机构检修需重点评估动态响应特性。电动执行器测试包括全行程时间测量、死区调整及力矩开关校准,需检查齿轮箱磨损情况和限位开关重复精度。气动执行机构应测试膜片密封性,调节定位器反馈杆机械零位,检查气缸动作平稳性。液压执行器需检测油路密封和伺服阀灵敏度,通过阶跃响应试验验证调节性能。调试过程中需模拟实际负载条件,记录开度-时间特性曲线,确保满足保护动作速度要求。对重要阀门执行机构应进行冗余配置验证,测试主备切换可靠性。定期检查执行机构机械传动部件的润滑状态,防止卡涩现象发生。建立执行机构动作次数统计台账,对达到设计寿命的部件实施预防性更换。
2.3控制回路的精准诊断手段
控制回路诊断应采用分层测试方法。信号回路测试包括通道隔离检查、抗干扰能力评估及信号传输延迟测量。逻辑验证通过仿真测试平台模拟各种工况组合,检查保护触发条件和动作时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件诊断利用在线监测装置捕捉瞬时异常信号,分析电子元件老化特征。软件系统需进行边界值测试和故障注入试验,验证算法容错能力。回路整体性能评估采用阶跃响应法,绘制伯德图分析系统稳定裕度。对重要保护回路实施定期通道冗余测试,确保备用通道处于热备状态。引入频谱分析法诊断隐蔽性故障,通过特征频率识别潜在缺陷。建立控制回路健康档案,记录历次测试数据和参数变化趋势,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3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维护策略
3.1日常巡检的重点内容
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日常巡检应建立标准化检查清单,重点监控关键运行参数和状态指标。对机柜内部环境进行系统检查,包括温湿度控制效果、防尘滤网清洁度及空调运行状态,确保电子设备工作在适宜环境中。检查所有接线端子的紧固情况,特别关注振动较大区域的端子排,防止松动导致信号异常。观察指示灯状态与报警信息,核对DCS画面显示值与就地仪表的一致性。对重要保护回路进行功能测试,验证信号传输通道的畅通性。检查电源模块工作状态,测量各电压输出值是否在允许波动范围内。重点巡查易损部件如继电器触点状态、风扇运转情况及后备电池电压。记录各模块运行时间,对接近设计寿命的部件做好更换准备。建立巡检异常分级处理机制,将发现的问题按紧急程度分类处置。通过智能巡检终端实时上传检查数据,形成设备状态变化趋势图。
3.2定期保养的项目规划
定期保养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周期管理策略。每月保养项目包括清理机柜内部积灰,检查散热风扇运转状况,测试UPS电源切换功能。每季度实施接地系统电阻测试,检查信号电缆屏蔽层完整性,校准重要测量通道的零点漂移。半年期保养需更换空调滤网,检查机柜密封条老化情况,对电子元件引脚进行抗氧化处理。年度大修期间应全面紧固所有接线端子,测试冗余电源切换时间,更换达到使用年限的继电器等易损件。针对不同设备类型制定差异化保养标准,如气动执行机构重点检查膜片密封性,电动执行器着重保养齿轮箱润滑系统。建立保养质量验收制度,每项工作完成后由专业工程师签字确认。利用设备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保养提醒,确保各项维护工作按时执行。
3.3部件老化的预防措施
预防部件老化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对电子元器件实施环境应力筛选,通过高温老化试验提前淘汰潜在缺陷产品。优化机柜散热设计,在发热量大的模块加装辅助散热装置,控制工作温度在推荐范围内。对易氧化的接插件采用镀金工艺,定期涂抹专用防护剂延缓接触电阻增大。建立关键部件寿命预测模型,综合运行时间、工作环境等因素评估剩余使用寿命。实施备件轮换制度,对重要但非紧急的部件进行预防性更换。改进安装工艺,在振动区域加装减震支架,降低机械应力对元器件的损伤。选用工业级以上的防护材料,提高电路板防潮防腐蚀能力。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老化问题。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潜在过热点,提前干预可能发生的故障。
结束语
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检修维护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标准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设备可靠性。随着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未来维护模式将向预测性维护转变,为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持续优化维护策略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祁昊天.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检修与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06):67-69.
[2]郭玮.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维护方法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3,59(12):196-198.
[3]余占鹏.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维护技术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23,(04):18-21.
[4]赵佳昕.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维护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1,(16):62-63.
[5]胡佰军.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通讯世界,2021,(0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