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进展
郭毓琦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42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呼吸功能障碍、多脏器受累为特点,若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其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在COPD患者中,除了积极治疗之外,在平稳期的恢复也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然而,关于肺部功能恢复的研究尚属空白。故就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肺部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治疗策略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持续性的呼吸道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研究表明,COPD是危害较大的疾病,患者可表现为气短、慢性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在稳定期内进行合理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康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可预防且不可治愈的非可逆进行性气道狭窄疾病,其发生率高达5%—13%,是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尚不明确。根据世卫组织联合开展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预测,至2020年,其发病率将上升至第三位,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在COPD稳定期,由于长期不进行药物干预,往往会出现病情的复发和肺功能的逐步加重,或者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诊治而发展成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而降低了生存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死亡率。所以,从COPD的发生机理和现代的诊疗理念出发,研究COPD的缓解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是其主要病理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可引起气道黏膜的破坏及修复。由于气道重构,导致气道变窄,最终导致了固定气道的阻塞。持续炎症反应可引起气道狭窄进行性加重,FEV1持续下降,通气功能残气量增高,进而诱发肺气肿。除基础的炎症反应外,还存在其他促进炎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免疫调控功能异常。衰老细胞增生功能较弱,但其自身的能量代谢异常活跃,同样会加剧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再生,进而诱发肿瘤。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
以COPD患者的病情加重程度和COPD评价试验积分等的全面评价为基础,选择相应的用药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国际计划中,对于那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应该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灰尘,并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2.1家庭氧疗
氧气疗法适合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并有呼吸障碍,特别是在肺血管高压及右心衰竭时。临床指征:PaO2≥50 mmHg,SO2≥88%,伴或不伴双氧-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PaO2≥55-60 mmHg,或SO2≥89%,同时伴有肺动脉压升高、心力衰竭、红细胞增多。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功能不全,需要长期给药,以减缓疾病进程,增加生存时间,减少心肌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鼻腔内的氧气吸入,氧气的速度为1.5-2.5 L/min,连续15小时/天。
2.2无创机械通气
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氧耗,使患者的低氧状况得到快速恢复和纠正;与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相比,该方法损伤小,并发症低,能明显增加患者的PaO2水平,使患者的低氧状态得到及时、有效地改善。在吸入阶段给予的正压降低了患者的呼吸工作,而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滞留,让患者感到舒服。呼气压力可通过提高肺组织的残余气体含量和肺的顺应性,从而提高了肺通气的比例。非侵入式的间歇式换气,不仅能使呼吸肌肉得到较好的睡眠,而且能避免因呼吸肌肉的过度劳累而引起的失用性收缩等副作用。
2.3肺康复训练
通过进行肺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加强,缓解气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入院人数,降低入院率,降低住院天数,同时在不进行任何精神干预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肺部康复不仅是肺部的功能恢复,更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恢复。肺康复包括运动表现形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及间隔时间,是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肢肌肉锻炼、上肢肌肉训练和全身锻炼是常见的锻炼方法。举重物、扔球等都是上肢肌肉练习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提高辅助呼吸肌群的强度与耐力,缓解体力劳动时的主观感觉。呼吸肌训练的方式有:腹肌的爆发力、腹肌各部位的柔韧配合力量的训练、腹肌和呼吸的训练、发声的主动配合的训练、对膈肌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胸腹联合呼吸的基础状态的训练以及拓展胸腹联合呼吸的控制能力的训练。
2.4咳嗽和排痰训练
主要是将COPD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减少气流在气道中的黏滞和惰性阻力,抑制细菌滋生,达到提高肺通气效果的作用。因为COPD患者在冬春季或四季交替的时候会有比较严重的咳嗽、咳痰的症状,所以很容易发生急性加重,甚至出现肺部炎症。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咳嗽和排痰,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I、Ⅱ类呼吸衰竭。所以要鼓励和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地咳嗽排痰。主要有:(1)体位排痰,(2)机械振动,(3)换气。(4)采用体位引流、排痰等方法。
2.5营养疗法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营养状态与呼吸道梗阻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疾病的概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在COPD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用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及运动功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肺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应当进行评估及分层,综合患者既往史、本次发病情况、冠心病情况、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平常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以及运动负荷试验、动作评估、HOLTER 及常规辅助检查,制定运动处方。同时需要结合: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指导、恢复工作的指导以及包括太极拳等其他传统康复方法。
结语: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早发现、早干预、早干预,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开展面向医生和患者的健康宣教活动,有助于增强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知,即COPD不仅限于老年人,还会波及三十多岁青年。因此,在COPD稳定期,及早发现和实施支持疗法,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延缓其肺功能的衰退,减少其发作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03)
[2] 刘宝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