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接入下智能电网电气稳定性研究

作者

王国以 张校源

211322199609197014 210402199707070219 润忻享商业管理(成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110148

摘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智能电网。这一举措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也给智能电网的电气稳定性带来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现状,探讨了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电气稳定性的影响,并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保障电气稳定性的策略,为智能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智能电网;电气稳定性

一、引言

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促使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凭借其先进的通信、监测和控制技术,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大规模接入给智能电网的规划、运行和控制带来新挑战,严重影响电网的电气稳定性。研究新能源接入下智能电网电气稳定性,对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现状

近年来,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不断攀升。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也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站接入电网。以分布式光伏为例,大量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低压配电网接入系统,给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新挑战。尽管新能源接入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接入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部分地区由于电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新能源消纳困难,出现 “弃风”“弃光” 现象。此外,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和电气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三、新能源接入对智能电网电气稳定性的影响

3.1 电压稳定性问题

新能源发电设备通常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其输出特性与传统同步发电机有很大差异。在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时,会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和闪变。例如,当风速或光照强度突然变化时,风力发电机或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会快速变化,导致接入点电压大幅波动。此外,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可能导致部分节点电压超出允许范围,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3.2 频率稳定性问题

传统电网的频率主要由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决定,而新能源发电设备缺乏惯性响应能力。当电网出现功率不平衡时,新能源发电设备不能像传统同步发电机那样快速调整输出功率,维持电网频率稳定。例如,在负荷突增或新能源发电功率骤减时,电网频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电网频率崩溃,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3.3 短路电流问题

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短路特性与传统同步发电机不同。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短路电流大小和特性与接入方式、控制策略等因素有关。部分新能源发电设备在短路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短路电流,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动作;而有些设备则可能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对电网设备造成冲击,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

四、保障新能源接入下智能电网电气稳定性的策略

4.1 技术层面

4.1.1 优化电网规划

在规划智能电网时,充分考虑新能源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合理布局电网结构。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灵活性,减少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电气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新能源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

4.1.2 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

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例如,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技术和桨距角控制技术,使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保持稳定运行;在光伏电站中,通过 MPPT 控制技术,提高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并采用无功补偿技术,调节光伏电站的无功功率输出,维持接入点电压稳定。

4.1.3 储能技术应用

储能系统可以在新能源发电功率过剩时储存能量,在发电功率不足或负荷高峰时释放能量,起到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调节电网功率平衡的作用。常见的储能技术有电池储能、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等。在智能电网中合理配置储能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电气稳定性。例如,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配置锂电池储能系统,当光伏功率波动时,储能系统可以快速充放电,维持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

4.1.4 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

建立智能电网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工作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预测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变化趋势,提前发现电网运行中的潜在问题,并发出预警信号。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气象数据、新能源发电数据和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模型,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4.2 管理层面

4.2.1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引导新能源的有序开发和接入。建立合理的新能源补贴机制,鼓励新能源企业提高发电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准入门槛,确保新能源发电设备符合电网接入要求。

4.2.2 加强电网调度管理

为了确保电网的高效和稳定运行,电网调度部门必须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调度管理。这包括密切监控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电网负荷需求的实时动态,从而合理安排发电计划。通过优化调度策略,可以充分利用传统电源和新能源电源之间的互补优势,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在新能源发电功率较大时,调度部门应适当降低传统火电机组的出力,以防止电网出现功率过剩的情况;相反,在新能源发电功率不足时,调度部门应及时增加火电机组的发电量,以满足电网负荷的需求,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2.3 建立协调运行机制

为了促进新能源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建立一个新能源发电与电网运行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双方应共享关键信息,共同制定运行方案,以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新能源企业应当向电网企业提供关于新能源发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详细的发电计划,以便电网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负荷预测和调度。同时,电网企业也应向新能源企业提供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和技术支持,帮助新能源企业优化发电计划,提高发电效率和电网的接纳能力。

五、结论

新能源接入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给智能电网的电气稳定性带来诸多挑战。通过在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电网规划,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加强电网调度管理和协调运行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接入下智能电网的电气稳定性。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不断完善保障电网电气稳定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洋,郭赵君.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下的电网通信网络优化[J].光源与照明,2024,(11):231-233.

[2]吴笛.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技术分析[J].太阳能学报,2023,44(09):554.

[3]高道春,孙应毕,杜凡,等.考虑新能源接入的智能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技术[J].能源与环保,2023,45(05):211-217+223.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3.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