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的玉米智能收获平台设计

作者

吴太忠 赵克行 李凯 李尊栋 刘本玉

沂南县凯粒莱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276300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研发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不同地形条件对玉米收获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不同要求。尤其在丘陵、坡地和不规则地形中,平台的稳定性、牵引力以及动力系统需要根据地形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通过优化平台稳定性、改进智能导航系统、调整动力系统,提升玉米收获平台在复杂地形下的适应性和作业效率,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收获平台;智能设计;地形适应性

引言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玉米智能收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机械,凭借其高效、智能化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不同地形条件的挑战,现有的收获平台在丘陵地形、坡地以及不规则地形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款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的玉米智能收获平台,成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平台设计,提升其在各种地形下的适应性和性能,为智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概念

玉米智能收获平台是集现代农业技术与智能化设计于一体的农业机械,旨在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玉米的高效收割。该平台不仅具有传统收割机的基本功能,如割茬、脱粒、扬场等,还结合了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与导航系统,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自动调整工作模式。通过精准的地面适应能力、智能导航与精准的作业控制,玉米智能收获平台可以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实现高效作业,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收割效率,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玉米智能收获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精准、灵活的解决方案,是现代化农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同地形条件对玉米收获平台的影响

(一)平坦地形对玉米收获平台设计的影响

在平坦地形上,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设计要求较为基础,主要集中在提高收割效率和稳定性。平坦的地面使得收获平台的稳定性和牵引力问题得以简化,平台可以以较为均匀的速度行进,减少了因地形变化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因此,在平坦地形下,平台的设计重点通常放在增强其适应性和高效能上。例如,通过优化割台结构和脱粒系统,提升作业效率。平台的行驶系统主要考虑轮胎或履带的负荷分布、减少因不均匀地面造成的损伤,以及优化动力分配,保证较高的行驶速度和作业精度。同时,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也能通过较为简单的路径规划,确保作业时精度和效率的平衡。

(二)丘陵地形对收获平台性能的挑战

丘陵地形对玉米收获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平台的稳定性、牵引力和动力系统的调节。丘陵地形具有起伏不平的特点,平台在作业过程中面临的倾斜角度较大,这对机器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在这种地形下,平台容易出现侧倾、偏斜,影响收割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收获平台的底盘和悬挂系统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调整平台的高度和角度,以保证平台的平衡性。与此同时,丘陵地形对牵引力的需求也更为严苛,平台必须具备足够的动力,以克服坡道上的阻力,保持稳定行驶。在此基础上,平台的自动导航系统需要进行优化,能够适应地形变化,实时调整作业路径,确保收割作业顺利进行。

(三)坡地与不规则地形对平台稳定性的影响

坡地与不规则地形对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平台的牵引力、重心控制以及平台与地面接触的压力分布等方面。坡地上的坡度变化大,平台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陡坡作业时,平台可能会因重心不稳而发生侧翻或滑移。不规则地形如田间沟壑、松软地面等更容易导致平台陷车或出现动力系统过载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平台的设计必须考虑地形适应性,包括采用可调节的履带或轮胎,增强其在不同地面上的适应能力。

三、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的玉米智能收获平台设计优化策略

(一)平台稳定性与牵引力的优化设计

在面对复杂地形时,平台的稳定性与牵引力至关重要。为提高平台的稳定性,设计中应使用可调节的悬挂系统,确保平台在不同坡度、倾斜角度下都能保持平衡。此外,为应对丘陵和坡地等地形的挑战,平台的牵引系统需增强驱动力,特别是对于大坡度的作业环境,可以通过使用更强的动力单元或增加履带宽度来提高牵引力。通过优化轮胎或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平台的稳定性,防止在不规则地形下陷车或失衡。同时,合理的重心设计和优化的行驶路径规划也有助于确保平台在不平地形中保持稳定运行。平台底盘材料也应选择强度高、耐磨损的合金结构,以增强抗冲击能力,提升整机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智能导航与传感技术的应用优化

智能导航系统的优化是提升玉米智能收获平台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高精度GPS、激光雷达、传感器等技术,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周围地形数据,并进行自动路径规划和调整。传感器的应用可以让平台在行进过程中实时感知地形变化,自动调整行驶速度、行驶路线及作业方式。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平台能够不断优化导航系统,在复杂地形下提供更加精准的路径引导。智能导航系统的优化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和操作错误,确保平台在各类地形中稳定运行。未来可进一步融合5G通信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平台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与远程干预能力,提升系统整体作业智能水平。

(三)动力系统与驱动方式的调整

为了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动力系统和驱动方式必须进行优化。在平坦地形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轮式驱动系统,但在丘陵或坡地等复杂地形中,履带驱动系统更为适用,因为履带能够均匀分配平台的重量,增强牵引力并减少地面压强。在动力系统的设计上,平台可以采用混合动力或电力驱动系统,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在丘陵地带,动力系统需要更加注重高负荷运转,以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平台能够根据不同地形自动调节动力输出,确保作业时的平稳性和高效性。动力系统还需配置智能温控与能耗管理模块,以提升长时间连续作业时的耐久性与能效水平。

结语:玉米智能收获平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和精准性,但如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优化平台设计,仍是提升平台性能的关键。通过优化平台的稳定性、牵引力、智能导航系统及动力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提高平台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智能收获平台的设计将更加智能化、灵活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晓龙,迟瑞娟,杜岳峰,等.玉米收获机低损脱粒智能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 2022, 53(8):114-122.

[2]班超,董乃希,黄修炼,等.基于多维感知的玉米大田巡检平台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 2023, 54(9):44-52.

[3]张宇,赵胜雪,邓炜航.玉米电控排种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机装备, 2023(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