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判”到“成长”,小学习作评价改革探究
王宁
日照市东港区第五小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评估改进小学学习作品,重点论述由“评判”走向“发展的转变”。传统中小学写作评价评分方式过于强调了成果评价,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关注和写作中的发展性评价。本文选取课本所写“搭船的鸟”的文章为例,阐释现有评价制度的弊端,并提出采用更具多样性的发展性评价标准、更加强调过程评价和即时反馈、成为一种发展型评价。此举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创造性想象,从而有利于其整体写作水平提升。它使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写作方面的进步和学习过程中强有力地支持和激励。
关键词:小学习作;评价改革;成长性评价
引言
在当前教育下的小学作文评价中,小学生作文的评价往往存在过度使用标准化评价方法、过分关注结果的问题。传统小学和中学作文评价偏重于作文的水平,没有将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经历的思想交流、创造思考等表现出来。这无形中给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作文激情的流露造成了阻碍,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效果。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许多教育家都倡导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结果,尤其在小学阶段强调在写作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性,使其可以激发起对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由“评判”到“成长”的作文评定的改革极为必要。本文主要探索小学作文评定现状及问题并举教学实例“搭船的鸟”,来探讨用创新、多元的评分标准和成长型的作文测评,促进学生们的全方位书面能力的培养和健康成长的问题。
1.小学习作评价改革探究的意义
小学作文评价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一,它改变过于强调结果的传统评价模式,强调学生写作过程中发展进步。促进学生认识失误克服困难,提高写作能力。第二,强调和重视多样性和个性化评价标准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加写作兴趣和自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应试负担,减少学生的考试焦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身心健康。最后,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需求,实现教育公正,促进教育平稳发展。因此,小学作文评价制度的改革不但对个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且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方法,新观念。
2.小学习作评价问题分析
2.1过度依赖标准化评价,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传统的小学作文评价是对文章内容进行静态的定性评估,过于强调文章内容的结构、语法以及写作的规范等因素。因此,这样的评价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正性,但往往未能展现学生在进行文章创作时独特,而每个学生的思维、词汇和风格存在差异性,评分的标准化评价很难完全体现出学生创作中的差异性。由于评价标准单一,学生的个性和成长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反而可能助长学生为考试“量身定做”的写作风气,降低了其在写作过程中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发挥。
2.2评价结果过于侧重终结性,缺乏过程性反馈
小学写作的评估方式主要依靠最终的作业评分,侧重于总结性的评估,主要是对学生的文章评价打分或评级,通常是在作业完成后予以评价。这种方式忽略了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比如构思、修订以及演化步骤。着重结果的评估容易让学生更关注写作结果而非写作为何种过程,导致学生关注的是如何达到标准而不是关注写作技能的持续成长。缺乏过程反馈让学生无法认识并纠正写作中的错误,也不能从评价中获取前进方向。目前存在的评价模式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过程性反馈来促进学生写作的发展与能力的进步。
2.3过度强调分数评价,忽视激励和成长
目前的小学作文评价制度过于强调评价的结果,而偏向于关注最终的定级或者分数。过分强调分数多少使学生一味地考虑怎么才能拿到更高的分数,却忽略了写作的发展和进步。考试的分数可能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进入一种考试状态,陷入“为分数而写作”的泥潭,减少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且评价只强调分数,缺乏有效的鼓励反馈,进而没能帮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获取足够的鼓励和反馈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发展性评价相伴,学生很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原地踏步,缺少前进时的感觉,从而在写作水平上停滞不前。因此,一味追求分数评价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丧失了促进学生作文发展的机会以及精神的鼓励。
3.小学习作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
3.1改变评价标准,实施个性化与多元化评价
针对传统评价理念过于刻板机械的问题,小学生作文评价应转换为个性化、多样化评价方式,依据小学生表达水平、思维特点、语言风格等因素设定灵活的评价标准,并不是采用单一的评分表。该种评价方式更能认识学生独特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对于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注意其所写作文的内容新颖想法的创意和思想情感方面的特征;对于语言表达基础相对较低的学生,在词汇的准确性、文章结构等方面可以倾注更多的精力。另外,多元评价方式要对学生作文整体内容进行评价,包括词汇的丰富性、故事构思的新奇性、作文结构的逻辑性、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深度等。
3.2增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即时反馈与引导
为改变常规评估过于看重终评环节这一问题,小学习作评价制度应加强过程化评价,注重及时反馈与指导。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是在学生最终作品完成后对其做出评价,还需在学生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提供不断地帮助与指导。过程化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在每一个制作环节发现问题、调整想法,并逐步发展学生的制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及时反馈,老师可以通过随时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遇到的困惑以及自己的变化情况,并加以针对性指导解决学生的困扰。比如,在学生写作之初,老师应带领学生确定论题及框架;学生写作完成后,在修改时,老师应帮助学生修饰语言、完善内容,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了然于胸,不断改进自己。
3.3从分数评价向成长性评价转变
对于小学教学评价改革而言,改变传统的用分数来评价的方式到发展性评价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如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就会给出一个综合分数,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构、书面语法和规范度,而学生头脑中所进行的思考过程以及构思思维的创新却无法表现。
针对“搭船的鸟”,在习作中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发展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学生在构思的时候是怎么想出故事情节的,通过修改将故事展现得更加有趣味性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觉察到自己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进步,激励了学生信心与热情,让学生更加重视每一次的写作,而非最后得到的分数和结果。
4.结语
小学作文评估的变革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判断”到“生长”的转变,评价已经摆脱单纯给予学生最终成果的成绩,而是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个性反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有效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创造性,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可,以及面对写作困境时保持乐观态度的有利因素。如用“搭船的鸟”为例的研究案例表明,多元化的个人化评量标准能够促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思考如何表现得更深入和有新创意,在享受写作乐趣中学习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 张卫艳.小学习作教学评价导向的价值追求[J].山东教育, 2023(34):62-63.
[2] 奚佳铭.习作评价的创新设计[J].教育视界, 2024(8):77-78.
[3] 董问博.浅析作文如何化“普通”为“出彩”——小升初作文从“写完”升格到“写好”的思路和方法[J].快乐作文, 2023(23):10-13.
[4] 涂理斯.功能语篇写作表现性评价量表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