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现状对策研究

作者

杨恒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作为连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纽带,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 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的主要途径,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考试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技能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待提升等。因此,深入研究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的现状,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完善重庆职业教育招生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的要求

(一)凸显技能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作为衔接中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凸显技能导向,将技能考核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考试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和岗位需求。

(二)对接产业需求

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应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庆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不断升级,对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因此,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需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调整考试专业设置和内容,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保障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教育考试的基本原则,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也不例外。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确保考试过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为所有考生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同时,要加强对考试命题、考务管理、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监督,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现状分析

(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随着重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对口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0-2024年,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这一增长趋势不仅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需求,也为重庆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大量的生源,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考试形式逐步完善

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形式,其中文化素质考试主要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知识,总分300分,职业技能考试则根据不同专业类别设置相应的考试内容,总分450分。这种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还开展了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技能型人才的升学渠道。

(三)专业设置与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

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的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求,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等多个领域。例如,针对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相关专业;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这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三、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内容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

虽然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但在考试内容上仍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方面,文化素质考试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查,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职业技能考试内容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要求,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院校招生自主权不足

在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中,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相对不足。招生计划的制定、考试科目和内容的设置等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受到限制。这使得高职院校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自主选拔适合的学生,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备考指导体系不完善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备考指导体系不够完善,也是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之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缺乏专业的备考指导教师,对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同时,由于职业技能考试由各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学生难以获取准确的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增加了备考的难度。

四、推动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考试内容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一是调整文化素质考试内容,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考查,增加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沟通协作能力等。二是建立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定期组织行业企业专家、高职院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和更新考试内容,确保考试内容能够反映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要求。三是加强考试内容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使考试内容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二)扩大院校招生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一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在招生计划制定、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标准确定等方面的自主权,允许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和招生方式。二是鼓励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招生试点,如“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拓宽招生渠道,选拔更多适合的学生。三是建立高职院校招生质量评估机制,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引导高职院校提高招生质量。

(三)健全备考指导体系,提高学生备考效果

一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备考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备考指导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机制,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到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备考指导讲座和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考试要求和专业学习内容。二是搭建备考信息共享平台,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机构及时发布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备考指南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备考资料获取渠道。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作为连接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桥梁,其改革与发展对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重庆“高职对口类”招生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重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研究. 朱晨明;朱加民.教育与职业,2022(06)

【2】推进分类高考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吴薇.中国大学教学,2017(06)

【3】中职对口升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张文菊.甘肃教育研究,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