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黄瑾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司巷中学 239400
摘要: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作为一种以问题驱动、实践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为破解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碎片化、学习被动化问题提供了突破口。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文言文教学特性,提出项目式学习的四维实施路径: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支架搭建与多元评价,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对学生语言建构、文化理解及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与文言文教学的契合性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学流程往往较为固定和线性。教师通常先带领学生进行字词翻译,逐字逐句地解释文言字词的含义,接着疏通文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最后进行主旨归纳,总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机械地记录教师讲解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低下,难以真正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二)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通过独特的“真实情境—问题探究—成果生成”闭环设计,能有效化解文言文教学中的诸多难题。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零散状态。在项目任务中,文言字词、文化常识等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要素,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项目式学习还将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框架
(一)情境创设: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
情境创设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文言文世界的桥梁,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对话。将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学习《岳阳楼记》时,设计“城市文化名片策划”项目。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忧乐观,不仅是一种文学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学生在策划城市文化名片时,需要深入理解这种忧乐观,并将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相结合。他们可以从城市的文化特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入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文旅推广方案。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中,教师创设“职场沟通技巧研讨会”情境。邹忌通过巧妙的劝谏方式让齐王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劝谏策略在现代职场沟通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劝谏策略,如他如何从自身经历出发,以小见大,委婉地提出建议。
(二)任务驱动:设计阶梯式探究链条
任务驱动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合理的任务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文言文的内涵。任务设计应具有层级性,从基础理解到创新应用逐级进阶。以《桃花源记》项目为例,首先设计“文言字词通关赛”,这一任务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知识。接着是“乌托邦社会模型构建”,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桃花源社会的特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构建乌托邦社会模型。最后是“理想社区”设计大赛,学生将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理念迁移到现代生活中,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区。任务设计还应具有开放性,避免单一答案,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表达。在《出师表》项目中设置辩论任务:“诸葛亮是忠臣还是愚忠?”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出师表》,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支架搭建:提供结构化支持
在项目式学习中,支架搭建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项目任务。知识支架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辅助。提供背景资料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提供春秋战争史的相关资料,学生就能明白当时的战争形势、战争规则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安排。方法支架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以“剧本创作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改编《卖油翁》为例,量表从文言准确性、文化表现力、创意表达三个维度设定评价标准。在文言准确性方面,要求台词符合原文词义与句式特点;文化表现力维度要求人物动作体现古代礼仪特征,学生需要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创意表达维度则鼓励学生在保留原文主题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改编元素,如加入一些现代的幽默元素或流行语,使剧本更具吸引力。
(四)多元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多元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通过学习日志,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思考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互评则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了解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通过查看学习日志和小组互评记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反馈。表现性评价依托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评估其综合能力。剧本展演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展演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呈现剧本内容,还要通过表演展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文言文内涵的把握力。调研报告则要求学生对项目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体现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对这些成果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
三、实践反思与优化建议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角色转型的挑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设计师与指导者,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课程开发能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培训,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让教师能够学习先进的项目式学习理念和方法,掌握课程设计的技巧和策略。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时与资源限制是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采用“微项目”(15 - 20分钟)可以有效化解时间压力。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设计意象速写任务,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文中的意象,并通过绘画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这些意象所营造氛围的理解。这种微项目既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项目式学习的乐趣,又能达到对文言文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结语
项目式学习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让文言文从晦涩难懂的“故纸堆”转变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创造的文化载体。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支架搭建和多元评价的四维实施路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不仅提升了语言建构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还培养了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综合素养。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结合本土教育实际,深入探索实施策略。在跨学科整合方面,可以加强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学生从更多维度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在数字化工具应用领域,利用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渠道,进一步深化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汪春华. 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M]. 北京: 语文教育出版社, 2024.
[2]《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 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23.
[3]张华. 析人物形象 探家国情怀 赏讽谏艺术——项目化古诗文统整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5(3): 45-48.
[4] 李敏. 微项目化学习:语文情境阅读教学的密钥[J]. 语文建设, 2025(6): 28-32.
[5] 于漪. 于漪教学案例对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启示[J]. 语文教学通讯, 2025(4): 12-15.
[6]. 《卖油翁》项目化学习实践课题组. 《卖油翁》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集[C].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