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冶金化工协同技术的复杂金属矿高效综合利用研究
刘维佳
赤峰中色锌业有限公司 024000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在复杂金属矿高效综合利用领域的应用。通过阐述冶金与化工协同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结合典型复杂金属矿处理案例,分析该技术在提升金属回收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实践成果。同时探讨协同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经济与环境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推动复杂金属矿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复杂金属矿;高效综合利用;资源回收
引言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金属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然而,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富矿资源日益枯竭,复杂金属矿逐渐成为金属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复杂金属矿具有成分复杂、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紧密等特点,传统单一的冶金或化工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其高效综合利用,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冶金化工协同技术通过整合冶金与化工领域的优势技术与工艺,形成协同效应,为复杂金属矿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原理及优势
1.1 协同技术原理
冶金化工协同技术是将冶金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化工领域的分离、提纯、合成等技术有机结合,针对复杂金属矿的特性,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在该技术体系中,冶金过程主要实现金属的富集与提取,通过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手段,改变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使其便于后续分离;化工技术则发挥其在精确分离、深度提纯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优势,对冶金产物进行进一步处理,实现多种金属元素的高效分离与回收,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
1.2 协同技术优势
相较于传统单一技术,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能够大幅提高金属回收率。由于复杂金属矿中金属元素共生关系复杂,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全面回收,而协同技术通过多工艺的协同配合,可以针对不同金属的特性,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金属元素的回收率。其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协同技术不仅关注主要金属的提取,还重视伴生元素的回收与利用,将矿石中的有价成分充分提取,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协同技术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化工技术对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进行处理,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二、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在复杂金属矿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2.1 案例一:某多金属硫化矿处理
某含铜、锌、铅、金、银的复杂硫化矿,因矿物嵌布细、共生关系复杂,采用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处理:矿石经破碎磨矿后,通过浮选分离为铜锌混合精矿与铅精矿。铜锌精矿采用氧压酸浸,在特定温压及酸度条件下使铜、锌溶出,金、银富集于渣中;浸出液经除杂后,利用萃取 - 电积工艺分离提纯铜、锌,浸出渣通过火法回收贵金属。该工艺使铜、锌、铅回收率分别达 92%、88%、90%,金、银回收率超 85%,同时回收硫元素生产硫酸,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且污染减少。
2.2 案例二:铝土矿综合利用
针对含杂质铁、钛、硅的低品位铝土矿,协同技术通过拜耳法溶出提取氧化铝,产生的赤泥采用酸浸溶解铁、钛,经萃取 - 沉淀回收铁(用于钢铁生产)和钛(制备钛白粉);溶出废液通过蒸发浓缩与苛化工艺实现碱循环。该技术在提高氧化铝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伴生元素综合利用,减少赤泥堆存及环境负荷。
三、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挑战
冶金化工协同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工艺过程复杂,对技术的集成与协同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工艺之间的衔接与匹配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出现工艺参数不匹配、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影响整体处理效果。此外,复杂金属矿成分复杂多变,不同矿区的矿石性质差异较大,需要针对具体矿石特性进行工艺优化与调整,缺乏通用的技术方案,增加了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难度。同时,一些关键技术如高效分离技术、深度提纯技术等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以满足复杂金属矿高效综合利用的需求[2]。
3.2 经济挑战
冶金化工协同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工艺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此外,复杂金属矿处理过程中,由于金属回收率的提高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虽然从长远来看具有经济效益,但在生产初期,由于技术不稳定、市场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伴生元素的回收利用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工序和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如何在保证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3.3 环境挑战
尽管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复杂金属矿处理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渣、废水等污染物。废气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若处理不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废渣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若堆存不合理,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进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是协同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四、冶金化工协同技术的发展方向
4.1 技术创新与集成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冶金化工协同技术的创新研究。研发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绿色提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提高工艺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不同工艺之间的协同性与兼容性。同时,加强对复杂金属矿性质的研究,建立矿石性质数据库,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矿石的通用技术方案,降低技术应用成本。
4.2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冶金化工协同技术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研发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环保型试剂和溶剂,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加强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堆存与排放。同时,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实现复杂金属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3 产业化推广与应用
加大对冶金化工协同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企业采用协同技术进行复杂金属矿处理。建立示范工程,展示协同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效果,为企业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协同技术的产业化水平,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冶金化工协同技术为复杂金属矿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冶金与化工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金属回收率,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然而,在协同技术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3]。未来,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加大产业化推广与应用力度,进一步完善冶金化工协同技术体系,为复杂金属矿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冶金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英. 接触过滤技术在冶金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1, (05): 7-8.
[2]李林. 探析接触过滤技术在冶金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化工管理, 2014, (24): 207-208.
[3]颜敏. 接触过滤技术在冶金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7, (02): 28-30+39.
2. 养护效果监测
养护期间定期监测混凝土强度发展,可采用回弹仪、试块抗压试验等方法。试块留置应符合规范要求,每浇筑
混凝土或每工作班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通过试块强度判断养护是否达标,及时调整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
3 市政路桥污水管道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与优化措施
3.1 常见问题
1. 混凝土裂缝
成因包括混凝土收缩,如水泥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或混凝土干缩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管道结构受力不均引发裂缝;养护不当,缺水导致表面干裂等。
2. 混凝土外观质量差
表现为蜂窝、麻面、孔洞等,主要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局部漏振;模板拼缝不严,漏浆;混凝土和易性差,骨料集中等。
3. 管道接口渗漏
管道接口处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密封不严,或接口材料选择不当、安装工艺不规范,导致污水在接口处渗出,污染周边土壤与地下水。
3.2 优化措施
城市道路桥梁污水管道工程建设的完善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保证排水管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裂缝防治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降低水化热;设置温度钢筋、冷却水管,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加强地基处理,确保基底均匀沉降,如采用换填、夯实等方法;严格按要求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冬季做好保温。
2. 外观质量提升
加强振捣管理,确保振捣密实无死角,对边角、钢筋密集区重点振捣;检查模板安装质量,拼缝处做好密封处理,选用优质脱模剂;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保证和易性良好,搅拌均匀,避免骨料离析。
3. 接口渗漏治理
改进接口混凝土施工工艺,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合理选择接口密封材料,如橡胶圈、密封膏等,严格按规范安装,做好接口防水处理,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确保接口密封性[3]。
结论
市政路桥污水管道混凝土施工技术涵盖基础施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与养护等关键环节,各环节紧密相扣,共同保障管道质量。为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正确认识污水管道混凝土的重要性,找出问题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混凝土技术,促进各个施工环节的标准化,有效解决城市污水排放难题。
参考文献
[1] 李尊龙 . 市政路桥污水管道混凝土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10):73-75.
[2] 张彪林 . 市政路桥污水管道混凝土施工技术及优化措施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7(05):91-93.
[3] 周宗兴 . 市政路桥污水管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四川水泥 ,202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