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思考

作者

杨开佑

重庆市双桥经开区文图馆 重庆 400900

摘要:新时代的群众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形式的延续,更是在数字化、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织背景下的再创造。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文化软实力,也将为建设更加和谐多元的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通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旨在推动群众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创新与繁荣,实现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关键词:多元文化;群众文化;保护;传承;创新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民众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需求的增强,多元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这样的多元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民众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展示多元文化、促进文化融合的前沿阵地。同时,群众文化承载着非物质遗产、民间艺术等传统知识和智慧。保护和传承群众文化不仅关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更关系民族认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群众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已成为文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要课题。

1群众文化概述

1.1内涵

群众文化是社会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涵盖民俗、节庆、手工艺、地方戏曲和民间文艺等多种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促进文化认同和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功能。多元文化的深入发展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得到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逐步从乡村民俗扩展至城市社区,形式日益丰富。新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开始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借助现代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为群众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持续传承构建了全新路径。

1.2多元文化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价值

1.2.1深化文化理解与尊重的桥梁

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多元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姿态,搭建无形的理解与沟通之桥。不仅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更引领着每位参与者跨越心灵的沟壑,使他们得以直接触碰并沉浸于各地不同文化的韵味中,拓宽了大众的视野。

1.2.2丰富群文生活内涵

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与生活心态。促进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工作的融合发展能创新更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元素,丰富活动内容,这对于建设群众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先进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增加群众的文化素养,提高大众对文化保护的重要认识。

1.2.3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促进文化传承保护传播工作与群众文化推广发展工作的融合能让更多人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进而强化群众的历史人文素养。创新推广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强调大众对保护和继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形成全民族上下一体的文化保护决心。在此过程中,群众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重新认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参与文化保护工作。同时,促进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多样化的文娱活动中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如,大众可以通过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的多重文娱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基于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文化创新,促进了文化的全面繁荣与持续进步。

2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群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2.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与文化投入

政府在推动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应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和资源保障。如,通过立法明确群众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确保传统文化不被侵蚀和遗忘。通过为社区文化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提供更多资金投入,可以有效解决文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增强群众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政府还应推动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化带来的乐趣。同时,政府应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区域性文化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2 鼓励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

2.2.1强化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协会、艺术团体、民间组织等积极参与群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如,企业可以通过赞助民俗节庆、支持手工艺展览等方式,为文化传承提供资金支持,提升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影响力。同时,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通过跨界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推动文化创新。如,大学设立相关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与文化传承人合作开展深度调研和创新实践。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向公众展示群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群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2.2.2倡导文化多元与包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尊重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权益和选择,鼓励各种文化形式的发展和创新,形成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个人应充分认识群众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自觉承担传承和发扬的责任。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民俗体验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播给周围民众。同时参与文化创作和交流,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融入群众文化中,推动其不断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与教育,个人将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家庭教育、社交活动等方式,传承给下一代。同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力量。保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群体的文化权益和选择。

2.3 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与文化融合问题,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投入。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共享,解决传统文化资源分散和难以保护问题。通过建设数字文化平台和虚拟文化展览,将传统文化内容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如,地区文化馆结合本地的文化项目创建特色艺术表演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以自身为主导传播文化;社区可以组织民间民俗文化展示、表演等活动,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的同时,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文化活动模式,打破时空的局限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扩大文化宣传的覆盖范围,实现文化传播的多样化和广泛性,助力群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多种文化形式的交织与融合,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涌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多元文化融合是新时代群文发展的需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强化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促进文化发展,形成群文工作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发展样态,进而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各级文化部门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时,将多元化融入民族文化底蕴,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浩.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需求与发展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3):177-181.

[2]刘悦民.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产业,2022(15):116-118.

[3]张磊磊.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J].公关世界,2024(09):144-146.

[4]王群.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J].参花,2025,(0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