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加工工艺的优化探讨
郭荣
海湾工程有限公司 050000
一、长石加工核心工艺环节概述
长石加工是一个多环节协同的过程,各环节的技术特性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破碎与细碎工艺作为加工的首道工序,主要通过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破,将原矿粒径从 200-500mm 降至 50-100mm ,再经圆锥破碎机细碎至 20-50mm ,其核心是在保证破碎效率的同时,控制过粉碎率(细粉占比需低于 10% ),为后续分选提纯奠定基础。
分选提纯环节聚焦于去除铁、钛等有害杂质,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长石纯度的要求。磁选工艺借助高梯度磁选机(磁场强度 1.2-1.8T)分离铁磁性杂质,浮选工艺则通过调整矿浆 pH 值(通常在酸性条件下),添加胺类捕收剂实现长石与石英的分离,而酸洗工艺主要针对高杂质长石,利用盐酸或硫酸溶解可溶性铁、钛化合物。
研磨与分级工艺旨在将长石加工至特定粒度,以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球磨机、雷蒙磨是常用的研磨设备,可将长石磨至 80-325 目,随后通过振动筛或气流分级机控制粒度分布,确保产品粒度偏差不超过 5% 。这一环节的效率与精度直接影响长石的烧结活性和成型性能,对后续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二、长石加工工艺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破碎环节粒度控制不到位
传统“颚破 + 圆锥破”的组合工艺导致产品粒度分布较宽, 10-50mm 的颗粒混杂在一起,使得后续分选过程中药剂与矿物的接触不均匀,杂质去除率降低 15%-20%⨀ 。同时,过粉碎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长石矿的过粉碎率超过 15% ,细粉占比过高不仅增加了分选负荷,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含泥量超过 8% 的长石矿,破碎后易出现结块现象,影响了后续工序的连续性。
(二)分选提纯效率偏低
在磁选环节,普通磁选机对弱磁性杂质(如赤铁矿)的去除效果较差,导致 Fe2O3 残留量常超过 0.2% ,无法满足高端陶瓷的生产需求。浮选过程中,矿浆 pH 值控制较为粗放,波动范围达到 ±0.5 ,使得长石与石英的分离不完全,产品纯度波动较大, Al2O3 含量偏差可达 ±1.5% 。酸洗工艺的参数设置也缺乏科学依据,酸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多凭经验确定,过量酸洗会溶解长石中的Al2O3 ,降低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
(三)研磨环节存在能耗高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球磨机研磨 200 目长石时,单位能耗高达 8-10kW⋅h/t ,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30% ,这与钢球配比不合理(大球与小球比例失衡)密切相关。研磨时间控制不当(波动 ±10 分钟)会导致产品粒度偏差超过 8% ,粗颗粒会造成陶瓷坯体烧结不均,而细粉过多则会增加成型过程中的水分需求。此外,干法研磨时,长石细粉易因静电作用发生团聚(粒径 >50μm ),需要额外的打散处理,增加了工序成本。
(四)全流程工艺衔接不畅
各环节参数缺乏协同性,例如破碎粒度与浮选药剂用量不匹配,粗颗粒需要更高的药剂浓度却未相应调整,导致药剂浪费或分选效果不佳。研磨粒度与分级设备参数脱节,如 200 目产品使用 325 目筛网分级,造成返工率超过10%∘ 。同时,由于缺乏在线监测设备,关键指标(如粒度、纯度)的检测存在滞后性(超过2 小时),无法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长石加工工艺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设备组合调整和参数
推广“颚破 + 冲击破 + 振动筛”的闭环工艺,冲击破通过调整转子转速'1200-1500r/min ),将 500mm 原矿破碎至 20-30mm ,使粒度分布更为集中,过粉碎率降至 8% 以下。振动筛实时分离超粗颗粒(返回重破)与细粉(直接进入分选),提高了后续工序的效率。对于含泥量高的长石矿,增加洗矿环节(如采用螺旋洗矿机),将泥含量降至 3% 以下,并在破碎后添加 50-100g/t 的六偏磷酸钠分散剂,防止结块。此外,在破碎机出口安装激光粒度仪,通过 PLC 系统实时调整设备参数,确保粒度波动不超过 5% 。
(二)强化分选提纯工艺
磁选环节采用超导高梯度磁选机(磁场强度 2.0-2.5T),显著提升弱磁性杂质的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使 Fe2O3 含量控制在 0.1% 以内。浮选工艺通过在线 pH 计精准控制矿浆 pH 值(稳定在 2.5±0.1 ),采用胺类与脂肪酸(比例 3:1)的复合捕收剂,增强长石表面的疏水性,使石英去除率提升 25% ,产品 Al2O3 含量偏差缩小至 ±0.5% 。酸洗工艺基于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盐酸浓度 12% 、温度 50% 、时间 2 小时),在 Fe2O3 去除率达 95% 的同时,将 Al2O3 损失控制在 0.3% 以内,且酸液可循环使用3-4 次,降低药剂消耗。
(三)优化研磨与分级工艺
推广立式磨替代传统球磨机,干法研磨 200 目长石时,单位能耗降至5-6kW ⋅h/t ,效率提升 40% ;球磨机采用“ Φ 50mm: Φ 30mm: Φ 15mm=2:5:3”的钢球配比,研磨效率提升 20% 。采用“研磨 + 气流分级”联动系统,通过调整分级轮转速( 2000-3000r/min )控制产品粒度,使 80-200 目产品的合格率提升至 95% 。为防止细粉团聚,干法研磨时添加 0.5% 的硅烷偶联剂,湿法研磨后采用离心脱水 + 喷雾干燥的工艺,有效避免了二次团聚。
(四)全流程工艺的协同调控
建立“破碎 - 分选 - 研磨”参数匹配模型,破碎粒度( 20-30mm )对应浮选药剂浓度(胺类药剂 200g/t ),确保药剂与矿物充分接触;研磨粒度(200 目)联动分级筛网孔径( 0.075mm ),减少返工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 Fe2O3 含量、粒度分布等关键指标,自动调整磁选强度、浮选 pH 值等参数,实现全流程的自适应调控,使产品批次合格率从 75% 提升至 90% 以上。
四、结论
综上所述,长石加工工艺的优化需要从破碎、分选提纯、研磨分级等环节入手,通过设备升级、参数精准控制和全流程协同调控,解决粒度不均、杂质残留、能耗过高及工艺衔接不畅等问题。实践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可显著提升长石产品纯度( Fe2O3 含量 ⩽0.1% ),降低单位能耗(下降 30% 以上),增强工艺稳定性,为长石在陶瓷、玻璃等行业的应用提供了高质量原料。
参考文献:
[1] 王军 , 李娜 . 长石矿磁选 - 浮选联合提纯工艺研究 [J]. 非金属矿 ,2021,44(4):56-59.
[2] 张强 , 刘芳 . 长石细磨工艺节能优化试验 [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2(3):89-93.
[3] 国家标准局 . 长石化学分析方法(GB/T4734-2015)[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4] 陈明 , 赵伟 . 高梯度磁选在长石除铁中的应用研究 [J]. 矿冶工程 ,2020,40(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