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的防控

作者

张海波

640221198511170916

摘要: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一种影响鸡群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养鸡场特别是商品蛋鸡场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该病由鸡滑液囊支原体引起,是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无细胞壁细菌,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具有抵抗力。MS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鸡群中扩散,给养鸡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家禽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为家禽养殖从业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以降低MS感染带来的损失,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禽滑液囊支原体;病源;防控

引言

鉴于滑液囊支原体病(MS)对家禽业的重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该病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其在家禽中的传播和危害。通过了解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危害程度以及防控策略,可以为养鸡场提供有效的防控指导,保障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1家禽滑液囊支原体病源特性

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是引发家禽重要疾病的病原,具有独特的特性。

MS无细胞壁,形态多样,基本为球形或椭圆形,大小在0.2 - 0.4微米之间,可通过细菌滤器。其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需在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特定酸碱度及合适温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生长,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在含有血清、酵母浸出液等特殊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

MS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一般在45℃下经15 - 30分钟即可被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也较为敏感,如甲醛、戊二醛等消毒剂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灭。但在低温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在冷冻精液或卵黄中能存活数月甚至数年。

M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家禽。垂直传播主要经种蛋传递给下一代,水平传播则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等途径在禽群中传播。感染MS的家禽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2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致病机制

2.1对关节滑膜的直接损伤

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后,会迅速黏附在家禽关节滑膜细胞表面。它通过特殊的表面结构与滑膜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这种紧密结合破坏了滑膜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MS在滑膜细胞上大量繁殖,摄取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导致滑膜细胞代谢紊乱,无法正常合成和分泌维持关节正常功能所需的滑液成分。滑液量减少、质量下降,使得关节的润滑和缓冲作用减弱。同时,MS的代谢产物还会刺激滑膜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发滑膜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充血、水肿、增厚,进一步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使家禽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和生长发育。

2.2免疫系统的干扰与破坏

MS感染家禽后,能够逃避家禽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它可以改变自身表面抗原结构,使免疫系统难以准确识别。同时,MS还能抑制家禽免疫细胞的活性,如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干扰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削弱体液免疫应答。此外,MS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免疫细胞在感染部位大量聚集,过度的炎症反应不仅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还会消耗家禽体内的免疫资源,使家禽整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加重病情,给家禽健康带来更大威胁。

2.3对其他器官组织的间接影响

MS感染虽然主要侵害家禽的关节滑膜,但它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会对其他器官组织产生间接影响。炎症介质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可引起多个器官的病理变化。例如,对心血管系统,炎症介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对呼吸系统,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气体交换;对消化系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家禽食欲下降、生长缓慢。这种多器官的功能受损会进一步削弱家禽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其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3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的防控措施

3.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防控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的基础。养殖场应选址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且远离交通要道和其他养殖场的地方,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设置隔离带、消毒通道等。严格把控人员和车辆的进出,进入养殖场的人员需更换工作服、鞋套并经过消毒,车辆要全面喷雾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禽舍、用具等,可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同时,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批家禽出栏后,对禽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空栏,以切断MS的传播途径,减少感染风险。

3.2科学实施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控MS的重要手段。市场上MS疫苗种类多样,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不同疫苗各有特点,养殖者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当地的疫病流行状况是重要参考,流行严重地区可能需更强化的免疫策略。家禽品种和日龄也需考虑,不同品种对疫苗的反应及耐受程度有差异,雏禽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程序更要精细规划。通常在雏禽阶段开展首免,为其建立基础免疫保护。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加强免疫,巩固免疫效果。接种操作必须严格遵循疫苗使用说明,精准把控接种剂量,确保通过正确途径接种。

3.3合理使用药物防控

药物防控在MS防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当禽群出现MS感染症状或受到感染威胁时,可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多西环素等。在用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时,要按照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规范用药,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预防用药可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关注药物的休药期,防止药物残留对家禽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4优化饲养管理措施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控MS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在饲养密度方面,要做到合理规划,避免家禽过度拥挤。每只家禽都应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样能显著减少应激反应,降低相互感染的风险,为家禽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饲料的供应也至关重要。需提供优质且营养均衡的饲料,满足家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充足的营养能增强家禽体质,提高其自身免疫力,使家禽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此外,要定期观察和检测禽群,一旦发现病禽,立即隔离,防止疾病传播扩散。同时,做好日常饲养管理记录,通过对记录的分析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控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防控MS,保障家禽养殖的效益。

结束语

家禽滑液囊支原体(MS)的防控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关乎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接种疫苗、合理用药以及优化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降低MS的感染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然而,随着养殖环境变化和病原体的不断演变,防控工作需持续优化和创新。养殖从业者应不断提升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共同努力,为家禽养殖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保障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2,(02):45-47.

[2]李书光,苗立中,程立坤,等.滑液囊支原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05):116-120.

[3]刘星丽.家禽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和基因组序列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徐京生,王向佩,申超.家禽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的关键点[J].中国禽业导刊,2017,34(05):63-64.

[5]毕英佐.新城疫和滑液囊支原体病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及防控[J].北方牧业,2016,(2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