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胡军华

丽水市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元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单元视角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初中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健词:初中数学;单元视角;作业设计;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元作业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传统作业多以课时为单位,注重知识点的机械训练,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碎片化、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而以单元为整体视角设计作业,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建构知识网络、发展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价值。

一、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1. 促进知识整合与深化理解

单元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单元内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有趣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师生互动与反馈

作业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反馈应具体、及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馈,提出建议和疑问,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学生也能通过作业反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反馈机制,教师不断调整作业设计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4.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评价

单元作业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作业内容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基于基础知识,注重系统建构

在设计作业时,要紧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确保作业内容涵盖单元内的所有核心知识点。如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单元,作业设计应从整式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加减运算,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练习。

2.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利用坐标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画图、计算面积或周长等。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融入核心思想,培养数学思维

每个单元都有其核心数学思想,如《勾股定理》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融入勾股定理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还可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累活动经验,强化实践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等边三角形》时,让学生动手画等边三角形,探究其性质,或在生活中寻找等边三角形的实例,增强学习的生活性和应用性。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调查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5.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层次选择

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注重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实现个性化发展。

6.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实践类作业:如测量校园旗杆高度(相似三角形应用)、统计家庭用电数据(数据分析)。

探究类作业:如通过折纸探究轴对称性质,利用GeoGebra软件动态验证函数图像规律。

合作类作业:如小组完成“概率与商场抽奖机制”调查报告等。

三、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1.基于知识体系的作业设计

基础知识巩固:比如在《有理数》单元中,设计基础概念的辨析题和基础运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综合运用提升: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中,可以设计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如将方程与不等式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注重技能训练的作业设计

操作技能训练:在《几何图形初步》单元中,设计绘图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几何图形,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在《逻辑推理》单元中,设计逻辑推理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融入核心思想的作业设计

数学原理应用:在《相似三角形》单元中,设计包含相似三角形原理的应用题,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文化融合:在《数学史话》单元中,设计包含数学文化元素的作业,如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的发展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积累活动经验的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作业: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单元中,设计实践活动作业,如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

创新作业形式:在《轴对称图形》单元中,设计创意作业,如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图案或制作手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之思考

核心素养为焦点: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探究、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

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如《等边三角形》单元,设计找寻生活实例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

设计理念待革新:随着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教师应持续学习,借鉴优秀案例,结合实际创新改进作业设计,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改进创新需加强:一方面要建立校本单元作业资源库,共享优质案例。其次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单元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就是要融入信息技术,利用平台实现作业智能推送与动态分析。

总之,单元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教师需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设计师”,通过系统性、差异化的作业,助力学生实现从“学会做题”到“学会思考”的跨越。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策略,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富有挑战性的单元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文涵.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02-103.

【3】谢欢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2).

例(1)

中文原文:杭州的魅力

方寸之间 灵韵皆成

翻译:Hangzhou’s Charms

Appear Like Magic

From The Screen

上例的具体特征如下:

1)直译与意译结合:“Hangzhou’s Charms”直译保留了“杭州的魅力”的原汁原味。翻译中通过直译保留了原文内容,同时在“方寸之间 灵韵皆成”一句中进行了一定的意译,将其译为“Appear Like Magic”,以传达原文中“灵韵”和“成”所蕴含的意境,突显神秘感和令人惊叹的意境。

2)形象表达:“Appear Like Magic”生动地表达了杭州的魅力如同魔法般神秘而令人着迷。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3)抽象表达的转化:“方寸之间 灵韵皆成”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表达方式,翻译中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达。

4)保留原文韵味:保留了原文的的韵味,通过“灵韵”和“成”所传达的意境,使英文翻译更富有诗意。

例(2)

原文:用纸与刀绘制出亚运神韵,看动与静交汇出盛世人间。在指尖上凝神细看,杭州见[ 纸] 如面

翻译 :A collage of Asian Games highlights captured in the decorative art of paper cutting,world where dynamism and tranquility meet. Enjoy gazing at this wonderful creation. Embark on a magical journey that reveals the beauty and charms of Hangzhou through paper art.

此例中的翻译通过运用意译、比喻、文学意境的保留等多种翻译技巧,成功地将中文原文的文学意境和情感色彩传递给受众。

1)意译的运用:“亚运神韵”翻译为“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Asian

Games”,以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原文中的意境。“在指尖上凝神细看”中,“凝神细看”被翻译为“Focus on the fingertips”,突显了在观赏纸艺时需要专注的细致感觉。

2) 比喻的转化: “杭州 见 [ 纸 ] 如面”中 ,“见 [ 纸 ] 如面 ”被翻译为“Hangzhou unfolds like a scroll in [paper] ”,使用了卷轴的比喻,传递了一幅画卷般的美丽景象。

3)文学意境的保留:“动与静交汇出盛世人间”中的“动与静”被翻译为“dynamism and tranquility”,保留了原文中的诗意,传递了和谐共生的感觉。

三、启示与建议:

深入分析杭州亚运会外宣资料翻译的案例,我们得到若干关键启示。翻译工作,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应当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鸣为目的。翻译者需深入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运用精准而富有创造性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与目标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习惯相契合。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和技能的结合体,要求翻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手法,有效地传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选材和表达上,翻译者应展现出对中国文化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同时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度,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力求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递。翻译者应通过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激发受众的兴趣,与受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翻译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翻译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 谢霜天 . 大型体育媒介仪式跨语境 , 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 以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为例 [J]. 视听 , 2024(2):6-10.

[2] 李芸 , 吴诗瑶 . 跨文化视野下亚运”杭州印象”的传播建构 [J]. 采写编 ,2023(3):112-114.

[3] 刘艳艳 .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广州亚运会体育展示探究 [D]. 武汉体育学院[2024-06-18].DOI:CNKI:CDMD:2.1011.161855.

[4] 汪帆. 新亚运与杭州韵交相辉映 科技新潮赋能跨文化传播——以杭州亚运会动画短视频为例 [J]. 中国记者 , 2023(10):64-65.

[5] 王军. 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第16 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为例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4-06-18].DOI:CNKI:CDMD:2.1012.338793.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s241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