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绘读·绘思·绘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柳思琴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第三小学516300

摘要:学习活动观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的教学活动。英语绘本教学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思想,紧扣绘本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实践中提炼主题、完成活动、构建知识,最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绘本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当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原则。教学活动以主题为轴心,依托语篇展开,历经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创新迁移阶段,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文本概念、学习语言知识、创造积极阅读体验。

一、学习活动观应用于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力体现对英语学习过程的认知、理解等多个方面。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设计多元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新词意义、故事情节发展,并通过自主阅读、串联故事内容等深化对知识的运用,最终提升语言能力。

(二)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英语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符合小学生从读图到识字的认知发展规律,易于激发其阅读兴趣。在小学生初步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绘本创设活动,将绘本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绘本,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动力。

(三)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理解能力与思维发展紧密相关。英语绘本中色彩鲜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和逻辑推理。通过图文结合,小学生能够依据变化推断词句和故事的意义。进一步地,学生将这种发展出的思维能力迁移到其他语篇的学习中,并能够不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活动观应用于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

(一)研读绘本,链接教材主题

教师在应用学习活动观的过程中,应当深度解析绘本内容,探究深层意蕴,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新课标阐明,在进行英语绘本语篇分析时,教师从三个维度入手:内容(what)、方法(how)与目的(why)。在内容分析层面,教师识别绘本的主题及具体内容,理解绘本所讲述的故事;在方法分析层面,教师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在目的分析层面,教师洞悉作者的写作动机与意图,探究为何选择如此表达方式,包括语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下《The new king》讲述了非洲草原之王狮子因病需选拔继任者的故事。众多动物竞相展示自身优势,最终一只看似平凡的狐獴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行动力被意外选为新统治者。绘本分为三个核心部分。其中文本重点运用比较级句型展现自我,展开激烈辩论,实现语言与情境的有机融合。在绘本学习中,学生也能复习六下Unit1所学的形容词比较的词汇、句型以及单元所展现的比较与欣赏主题。最终,通过绘本阅读,学生不仅加深对动物特性与优势能力的理解,还借由出人意料的结局,认识到观察与倾听的价值往往超越言语本身。

(三)解码内容,分层设计活动

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在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化的活动中,实现从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向文本应用实践的过渡,并最终达成超越文本的迁移与创新。具体而言,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种学习活动类型,分别标志着学习进程中的三个递进阶段。学习过程呈现出由表及里的特点,始于知识的获取与梳理,进而经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最终能够实现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确保各项活动之间具备内在的逻辑关联,维持活动的连贯性。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活动,不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问题激活,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1)问题1:Why do they need a new king?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边听边读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根据提出问题的问题,学生得出结论因为狮子生病了。教师尝试让学生扮演狮子,模仿其状态,加深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起因,并形成故事的基本框架。

(2)问题2:How many animals want to be the new king?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获取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以帮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参与者。通过What do they say?和Who speaks first?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并理解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语言实践,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教师安排了小组趣味表演活动。各小组根据自己制作的绘本思维导图,整合梳理故事内容,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学生们分组进行分角色的表演,每个小组都积极投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中,学生们准确地运用比较级形容词来描述各种动物的特征,理解了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情节发展。一方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语言的内化,将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制作绘本思维导图和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四)反思成效,制定完善策略

在实施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量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挑选适宜的绘本,并设计基于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故事,利用图文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理解主题,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开辟新的途径。

明确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切入点。教师基于单元主题和内容,将绘本作为拓展延伸资料,借助绘本深化主题,最终将主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升华。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以社区服务活动为背景,自然引出比较级的用法,并联系绘本中的关键句式,拓展教材中比较级所包括的主题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继续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其次,教师通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挖掘动物的优势特征,再聚焦主题意义,探讨比较级语言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需要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将绘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实现主题情境的迁移。教师整合绘本的主题情境,并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主题进行探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见解,从而发展其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题:Sometimes looking and listening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alking.使情境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实现了语言的真实表达和情感的融入。

三、总结

学习活动观强调通过一系列递进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绘本教学要求结合绘本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因此,本文结合案例,对学习活动观应用于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过程进行探究,以期探索绘本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蔷,周密,孙万磊.重构英语课程内容观,探析内容深层结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8):39-46.